因境內有一清源寺(相傳是地藏王的道場)而得名。1953年取名清源村,1958年設立清源生產大隊,1984年更為清源村,1993年撤區并鄉建鎮時劃入龍水鎮,2002年區劃調整時劃歸玉龍鎮,沿用至今。清源村……。 |
明、清時代建村。早系吳、易、呂、張、傅諸姓聚居于此,戶數眾多,名曰“千家園”。后由諧音衍為“青家園”。清道光年間陳姓人入遷,繁衍發達,更名“陳家園”。之后以境內山明水秀,雅化為今名。1934年后稱清源保,初隸第二(永福)區南河聯保、福里鎮,之后并屬永福鎮。1949年初屬永福鎮(后為永福區)清莊村(與李莊合);1950-1952年后屬第三(永福區)西山鄉;1956年析立清源鄉;1958年稱清源大隊屬……。 |
以駐地命名。歷史上姜厝、外韋、南門坑底三個村總稱青竹嶺,因有一嶺縱貫三村,嶺邊長滿青竹,故名。韋姓始祖于明洪武年間從浙江景寧道化遷青竹嶺坑底(后稱南門坑底),卓氏始祖于清康熙三年(1664)從福安縣韓陽坂因水災遷居南門坑底(今清源村)。1950年11月設清源鄉屬第一區(鰲陽區)。1958年劃歸鰲陽區登豐公社清源大隊。1965年撤區并社,歸岱陽公社清源大隊。1981年歸清源公社清源大隊。1984年撤……。 |
清源村地處古水系雜渠七下渠的清源溝(水溝)而得名。民國初期,沿襲清制,武威縣的行政管理區按水系劃分為六個渠,即黃渠(黃羊河水系)、大渠(雜木河上游)、雜渠(雜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懷渠(西營河上游)、永渠(西營河下游)。民國24年(1935),將六個行政管理區劃分為2個鎮、12個鄉,屬白塔鄉所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白塔區清源鄉。1956年撤區并鄉,屬清源鄉所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 |
因本村委會最大的兩個村一個叫清水,一個叫大源沖,把這兩個村各取一個字,定名為清源村委會。清源村……。 |
清源村位于鄭場鎮北部,與本鎮的臥龍村、鳳凰村相鄰,距綏陽縣城約11公里。清源村轄23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5830人,共1320戶;全村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80畝,其中田約1920畝,土約960畝。清源村主要農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辣椒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純收入約2350元,人均糧食收入1300斤。農業收入占農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9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30戶186人;村……。 |
以歷史文化演變而命名,因集鎮自興場設市,已有250多年歷史,國初流寇余黨擾境有汪姓者率鄉人立營御賊,故而得名“汪家營”。解放前屬清源鄉,因地處清江源頭,簡稱清源,現為居委會駐地,也是汪營鎮政府駐地。集鎮自興場設市,已有250多年的歷史,據利川縣志。坊市載:”一曰汪家營,一名永興場,六保,縣西七十里,場舊無村落,國初,流寇余黨擾境,有汪姓者率鄉人立營御賊,因以為名,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設場,繁……。 |
居灑江發源處,以灑江碧水清流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第一區灑源鄉第五保。1949年建國初期屬象蓮區清源鄉西龍村。1956年成立清源高級社。1958年屬桃濂公社清源大隊。1959年屬桃江公社清源大隊。1984年為桃江鄉清源村。清源村總人口2534人,其中農業人口2500人、城鎮人口34人,黨員41人,村小組15個,產業特色主要是楊梅、花卉苗木和水產養殖(中華鱘、娃娃魚)。……。 |
一、村名來歷:清源村解放前叫上丁村。有黑峪、上官、下官、棗元坡、西頭、東頭、上南溝、下丁村、下南溝、白家嶺、安子嶺十一個自然莊組成。解放后,于1950年初,垣曲縣委政委、縣長曹覺民同志,去臨汾地區開會回來路過上丁村。(垣曲縣歷史上唯一的一條出縣交通要道,就是十八河古道從上丁村串越而過)。視察工作,村干部匯報了本村有十一個自然莊的十一個地下泉眼水涌出而匯成清澈透亮、冬暖夏涼的一條河水。古傳叫十八河。……。 |
清朝年間此處有一座寺廟,因寺廟旁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故而得名清源寺。后此處建村時這條小溪依然還在,便沿用清源為名,命名清源村,故名。2019年因村建制調整將清源村和元寶村合并,合并后名為清源村。清源村……。 |
清源村地處安仁鎮,位于大邑縣南面,距大邑縣城15公里,東面與蔡山村,南面與陳河村相接,西面與金塘社區,北面與新華社區相鄰。全村幅員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43.9畝,轄9個村民小組,共738戶,常駐人口2165人,黨員42人。本村民居具有川西風情、民風純樸,村民熱情好客,村內現有藕田200多畝,環境優美;一、二斗渠渠水覆蓋全村,水資源豐富。村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人均純收入7581……。 |
處于馬嶼鎮水源上游,希望水源清澈之意。2019年馬嶼鎮部分村民委員會規模調整,撤銷馬嶼鎮潘山村、外垟村、大龍頭村等3個村民委員會,將其管轄區域合并,設立清源村民委員會,批準文號馬政〔2019〕75號。清源村……。 |
舊屬清源鄉,地處銅山溪畔,并取“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句的含義,故名清源。1950年設下方鄉二、三村,1956年建云溪鄉魏家高級社、白水鄉白水高級社、云溪鄉聯友高級社,1958年設胡家管理區東頭、祝家、鄭村生產隊,1961年設云溪公社東頭、祝家、鄭村大隊,1984年為云溪鄉東頭、祝家、鄭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合為清源村村民委員會。清源村經村規模調整,由原東頭村、祝家村、鄭村村合并而成……。 |
清源村位于鄞西中心區鄞江鎮西南,距寧波市區28公里,距鎮6.5公里,全村區域面積5.8平方公里, 全村有耕地面積1566畝,山林6460畝,全村總戶數443戶,總人口1005人,2008年村級可用資金達到9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8312元。 清源村主要特色產業有清沅烏腳基芋艿、馬鈴薯、玉米;經濟林有它山堰白茶、綠茶、毛竹、雷竹、紅殼竹、烏竹;主要水果有桃子、楊梅、板栗等;主要花木有桂花、紅楓、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