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農村興旺發達”之意,故而得名。解放前屬五保。1958年公社化后,改為農興大隊、尖山大隊、中家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經縣府批準,尖山大隊更名為天順大隊。1984年,改為農興村、天順村、中家村。2004年10月村組規模調整,將農興、天順、中家合并為一個村,命名為農興村至今。同時成立村民委員會。農興村……。 |
農興村是黑龍江大慶市肇州縣榆樹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621208204。 |
農興村是黑龍江哈爾濱市五常市長山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184214209。 |
農興村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衛店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20921105210。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遠和鄉,1941年屬松壽鄉,1946年屬民治鄉;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操徐鄉,1956年為農興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舊口人民公社,設立農興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舊口區漢江公社;1975年11月撤區并社,屬舊口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屬舊口區漢江鄉,原名稱農興大隊變更為農興村;1987年區、鄉體制改革后,屬舊口鄉;2001年調整鄉鎮行政區劃,……。 |
農興村:位于周莊鎮東南1公里處。……。 |
農興村位于楓涇鎮中部北首,東隔三秀塘,與本鎮錢明村相鄰;西與本鎮新春、俞匯兩村交界;南緊連鎮區;北以響水港為界,與松江區新浜鎮長浜村隔河相望,滬杭鐵路縱貫村東,全村區域面積3.15平方公里。農興村清代屬風涇鄉一保十四圖、十七圖和嘉善縣壽賢鄉四十都四中區。民國期間隸松江縣楓涇市、楓涇區和嘉善縣楓涇鎮。解放前為松江縣一新鄉三保和嘉善縣楓涇鎮三保。1950年屬楓涇區莊長鄉,1957年建農興農業社,195……。 |
表示農業興旺發達。1958年為農興生產隊,1961年改為農興大隊,1967年改為新興大隊,1970年恢復農興大隊,1984年更名為農興村,沿用至今。農興村……。 |
農興村地處閻良城區東部,人民東路橫穿其境。村委會設在人民路東段南側的農興街和倚天路交匯處,下轄渠灣、小郭、北朱、牌樓、李皮、新東、新西七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1860畝,村民2386人。 該村民國時期分別歸閻良鎮的一保、二保及武屯鎮二保管轄。新中國成立后分屬臨潼縣九區四鄉和二鄉所轄。1956年合作化時成立“農興高級合作社”,劃歸新興鄉,后改為農興大隊。1964年又劃歸閻良鎮。1966年閻良劃歸西安市……。 |
寓意新村面貌欣欣向榮,故名農興。建國前屬東岳鄉第6保,1951年為客廟村,1961年為農社大隊,1972年為東岳公社農興大隊,1984年改為東岳鄉農興村,名稱沿用至今,2020年5月14日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將三板村、竹灘村并入農興村。農興村距離所在鄉鎮場鎮(街道)3.5公里。全村共有10個對民小組479戶1441人。全村共有村級公路4.2公里,其中已硬化4.2公里,已通水泥路的村民小組10個,全村……。 |
此處境內有古廟”興隆觀“,村以此取諧音”農興“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樂安公社三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農興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9年撤掉農興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農興村村民委員會,簡稱農興村委會。2020.5.15,《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與翻水村合并,設農興村村民委員……。 |
農興村簡介農興村位于文宮鎮西面,全村有6個經濟社,全村總戶數738戶,人口2074人。全村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9.5畝,其中水田面積800畝,退耕還林面積300畝,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446元。全村社道路村道路合計13公里,已硬化9公里,2011年已建7公里農興農渠于U型渠。……。 |
農興村位于練市鎮東北部,東臨達井村,南與洪福村相連,北接水口村,西與花林村隔徐洪塘相望。距鎮中心10公里,村內水網交織,水陸交通較為便利。農興村區域面積2.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22畝。共有16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農戶447戶,總人口1753人,其中勞動力1053人。村設有黨支部,共有黨員49人(其中女黨員6人),村兩委會干部5人,其中大學生村官1人。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練市鎮……。 |
農興村位于壺鎮鎮解放街東端,東經120度15分,北緯28度48分,轄壺鎮鎮上街頭,解放初為東興、福興兩個行政村,1961年合并為農興大隊,1983年改為農興村村民委員會,屬壺鎮鎮,以駐地村民得名,一直沿用至今。農興村屬行政村,是群眾的自治組織,轄區范圍內設有9個村民小組,分別為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六組、七組、八組、九組。目前人口有1021人,共有住戶403戶,村轄四至范圍:東:五里牌,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