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建在山頭之下,形似牛,故名牛嶺村。由于村委會駐地在牛嶺村,故名。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三區,稱牛嶺鄉。1956年屬織篢區。1958年5月屬織篢鄉。1958年12月屬織篢人民公社。1959年改稱牛嶺生產大隊。1983年設牛嶺鄉,屬織篢區。1986年設牛嶺村委會,屬織篢鎮。1988年陽江建市分縣,屬陽西縣織篢鎮。1989年設牛嶺管理區。1999年設牛嶺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牛……。 |
1949年設立牛嶺鄉,1961年成立光星大隊,1968至1983年稱牛嶺大隊,1984年設立牛嶺鄉政府,1988年成立牛嶺管理區,1999年設立牛嶺村委會,沿用至今。牛嶺村……。 |
因本村外形酷似鰲魚頭,村民稱鰲頭嶺村,后又稱鰲嶺,解放初為方便書寫,便改稱“牛嶺”,該村委會駐地在原牛嶺村,故名。1950年至1957年由謝華、龍首咀等自然村組建為一個鄉,鄉所所在地設在謝花村;1958年謝花、牛嶺分設機構設立大隊;1983年設為牛嶺鄉;1987年改為牛嶺管理區;1999年改為牛嶺村委會,一直沿用至今。牛嶺村……。 |
此地有東西二嶺,東嶺為虎嶺,西嶺為牛嶺。相古時虎牛相斗,兩敗俱傷,分葬二嶺故名。村在西側,故以牛嶺為村名。又1948年前屬平陌保。1948年屬二區牛店。1951年屬密縣增設十一區,平陌區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屬于超化公社。1961年屬于平陌公社。1963年成立牛嶺大隊,屬于平陌公社。1983年平陌公社改平陌鄉,撤牛嶺大隊選舉產生牛嶺村民委員會屬平陌鄉。1995年平陌撤鄉建鎮,屬于平陌鎮,沿用至今……。 |
地理位置:版圖面積12.55平方公里,耕地2909畝。334省道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地勢以山區為主,土地肥沃。人口現狀: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474戶1314人,外出務工130人,空巢老人5人,留守兒童6人,農村低保62人,五保戶7人,優撫5人。村級組織:村黨支部成員3人,黨員53人,其中入黨積極份子1人,60歲以上老黨員25人,37歲以下年輕黨員14人。村民委員會成員3人,村民代表25人。團支部、婦……。 |
【牛嶺】 Niúlǐng相傳天庭的十頭仙牛偷下人間到金白河流中的龍潛凼洗澡,其中一頭牛誤了回天庭的時間,化作一座山,名牛嶺山,村以山得名。村委會駐聯合,轄獅子口、倒塘里、新屋里、對江房、壬四房、進士堂、聯合中心、柳庭房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76.5公頃,252戶,911人。……。 |
1953年劃為中芫鄉。1958年為湖江公社牛嶺大隊。1968年并入中芫大隊。1972年從中芫另出。1984年由大隊改為牛嶺村民委員會,得名沿用至今。牛嶺村……。 |
為駐地牛嶺片區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故名。1949年后被稱為牛嶺村金星社,曾經由安義縣管轄,后又被太平公社分管。1966年成立紅星公社時,與紅星大隊、馬口大隊、南嶺大隊劃入紅星公社管轄。1998年改成牛嶺村民委員會,歸紅星鄉管轄。2001年撤銷紅星鄉并入招賢鎮,為招賢鎮轄區的行政村,沿用至今。牛嶺村……。 |
1932年左右屬勝利縣,1949年前夕屬興國縣忠孝、公正鄉;1949年初至1957年先后屬樟木、螺形鄉;1958年為東村公社牛嶺大隊;1961年為樟木公社牛嶺、莊徑大隊;1968年合并屬東村公社,1972年屬樟木公社,均稱牛嶺大隊。1984年5月,改人民公社為鄉鎮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現為興國縣樟木鄉牛嶺村村民委員會。牛嶺村位于樟木鄉的東南部,距離鄉政府5.5公里,面積……。 |
古傳有一頭金光閃閃發光的金牛在拉磨磨玉米面,有一膽大的青年生了歹心,想把牛弄死歸為己有,結果牛殺死了,就變成了一座大山,為了紀念這頭神牛,人們就把村名叫成了牛嶺村。牛嶺村在歷史沿革中沒有沒變過村名。歷為主村,新中國成立之后,隨行政體制變化,1958年公社化時期,為牛嶺大隊,屬石城人民公社管轄,1962年劃歸為王家莊人民公社,1984年改制為牛嶺村,屬王家莊鄉,2000年王家莊鄉并入石城鎮后,屬石城……。 |
牛嶺村是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雙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123118999。 |
解放初為牛嶺鄉的牛嶺、金灶兩個村。1958年合稱牛嶺連隊,屬雙嶼管理區。1961年改稱牛嶺大隊,屬雙嶼分社(1962年改稱雙嶼公社)。1966年改稱紅旗大隊。1984年5月復名牛嶺大隊。1984年7月改為今名,屬雙嶼鄉(1985年改雙嶼鎮)。2011年10月,改屬雙嶼街道。牛嶺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