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村位于黟縣城區中西部,是典型的城中村,區位優勢突出,文化底蘊深厚,國土面積1.187平方公里,全村轄5個村民組350戶1020人。為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2006年至2011年配合縣委、縣政府征用村集體土地約670畝,現有耕地面積150余畝,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村民經濟來源除傳統茶、桑外,主要依靠經商和外出打工。2012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4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00元,村級集體經濟……。 |
因地處黑山谷風景區南大門而得名南門村。解放前,苦草塘、核桃灣、江流壩隸屬貴州省桐梓縣天橋鄉第12保。其余地方屬南川縣腰子鄉第7保和第8保。1951年,廢保甲制,天橋鄉第12保建立農背村,腰子鄉第7保和第8保建立永和村、文從村、農勝村。1955年,劃歸建立南桐礦區。1956年8月,景星鄉并入大埡鄉,設前進村和農勝村。1958年9月,大埡鄉并入萬盛公社,前進村改為前進耕區,農勝村并入天星耕區。1962……。 |
南門村位于梅嶺鎮政府駐地南部,直距6公里。東連東門,西南臨詔安灣,北至赤石灣。包括南門、地九二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南門村。村落面海而建呈梯形。吳、林、沈姓雜居,380戶,1589人,漢族,講閩南話,組成3個村民小組。漁農并舉。耕地404畝,其中水田69畝,農地335畝。工種水稻、地瓜、花生。漁業以捕撈為主,產品有金色沙丁魚、石斑魚、馬鮫、鯧魚,觚觸、勰蛆魚、西施舌及蝦、蟹等。擁有燈光船2艘,小機船1……。 |
南門村位于省道302線松溪縣城的南大門,與河東鄉相接,全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365戶、總人囗1370人;村“兩委”干部6人,黨員56名。全村耕地面積1100畝,蔬菜種植260畝,魚塘養殖200畝,山林總面積2700畝。南門村主導產業為農業,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種植蔬菜為主,2011年農民人均收入5962元。在經濟發展方面采取組織引導村民外出從事二三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林業,推廣種植無公害農產品.……。 |
因位于石美城南城門,故名。1949年屬第七區公所管轄,1951年3月南門與石美兩個村合并為石美鄉。1957年4月改為高級社。1959年1月再改為火箭公社。1961年成立南門大隊,1971年成立革命委員會,1975年4月恢復生產大隊編制。1984年改為南門村,1993年改稱為龍海市角美鎮南門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南門村……。 |
【地理位置】南門村系連江縣馬鼻鎮第一大行政村,位于羅源灣內,是馬鼻鎮南大門,距連江縣城45公里,往羅源縣僅30公里,水陸交通非常便捷,南門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與可門港僅一水之隔,是一個休閑觀光的好地方。 【村落與村民】全村總人口近6000人,戶數1450戶,有村民小組30個,耕地面積11 00畝,歷史上地名為五賢鄉保安里,宗教活動場所有關帝廟、媽祖廟、凈土寺等。村民主要從事海水養殖、建筑業。 【……。 |
南門村位于建甌市區城郊南大門,依山傍水,東與東溪村交界,南面依山,西與三門村交界,北與城區僅水南大橋一橋之隔。全村面積24201畝;有508戶、1915人;下設6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村部所在地南門,俗稱水南。民國時期名水南,1958年改南門大隊,1984年改為南門村。 基礎設施2007年以后,投入資金110多萬元,建成下水南環城路至文筆山水南塔、中水南至三清宮、上水南至樟垅路口總長8千米的水……。 |
因地理位置于本地陸地最南端,始稱為南門村。唐開成三年由河南省固始縣遷來,稱龍興境。舊屬崇德鄉化北里龍光境。明屬東隅化北里上都。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龍田鎮。1943年分3甲屬汕頭保。1950年屬7區蘆華鄉。1958年屬龍田公社蘆華大隊。1961年屬港頭公社。1984年改大隊為村委會屬港頭鄉。1992年鄉改鎮,亦屬之。南門村位于港頭鎮的西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約6公里。村內現有小學一所【含幼兒園在……。 |
因位于甘棠西南部,故名。解放時為三塘鎮南辰保,1956年為甘棠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一個大隊,1957年分置南門高級社,1958年改為大隊。1984年改為南門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南門村……。 |
因地處玉門鎮轄區南邊,故名。1958年玉門鎮人民公社成立后村級為生產大隊,1983年玉門鎮建立,同時,在村級建立了農民群眾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取代了原來的生產大隊,村民委員會下設村民小組,(村民小組取代了原來的生產隊)。于2005年合村并組,由原南門村、河西村、北門村合并后為南門村。南門村……。 |
因民國時期有大戶人家陳田家的大門朝南開,故名。1958年設南門大隊。1983年改稱南門村民委員會至今。南門村……。 |
地處莊浪古城南門之意。1958年屬莊浪公社南湖大隊,1961年設南湖公社南門大隊,1967年改稱東方大隊,1969年復稱南門大隊,1983年改稱南門村委會。南門村……。 |
因位于原熟羊城南門外故名南門。1958年成立新莊大隊,1968年與焦家河大隊合并稱紅旗大隊,1972年撤銷紅旗恢復樵家河大隊,原新莊大隊命名為南門大隊,1983年改為南門村村委會至今。南門村……。 |
此村位于舊洮沙縣城南門,村委會駐南門自然村,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辛店公社所轄,1961年為太石鋪公社南門大隊,1965年仍由辛店公社所轄,1983年2月為太石鄉南門村,1993年12月為太石鎮南門村至今。南門村……。 |
南門村位于黃楊山下。全村面積約為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28畝。其中魚塘500畝,水稻1450畝,經濟作物1354畝。全村現有常住人口5502人,1426戶。南門村有12條自然村,分別是南邊里、中心里、北邊里、壙祖、竹元、四圣、新圍、沖口、新圩、毓秀、背底水、漁業等共23個村民小組,有村民代表46人。村內有共青團支部、南門村民兵營、南門婦女會、南門村治保會、南門村調解會、南門村辦公室,曲藝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