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設生產大隊取名南昌,寓意這方土地繁榮昌盛,故名。明清屬寬得都柏埔、柏興約。民國屬柏平鄉。1929年屬柏平鄉。1952年屬第十區,1958年政社合一設南昌大隊,1961年體制下放分出新民生產大隊,1983年撤社社區,新民生產大隊并入稱南昌鄉。1986年撤區建鎮(鄉)設南昌村委會分出新豐村。1989年撤村委會設南昌管理區。1998年撤區設村稱南昌村委會,沿用至今。南昌村……。 |
南昌村委會位于永發鎮南部,距縣城37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3公里,東與本鎮龍樓村委會交接;西與賽玉村委會交接;南與定安縣龍州鎮相隔;北與秀英區東山鎮哩噉村交接。南昌村委會共有5逐步形成自然村,281戶,1335人,黨員67人,耕地總面積3000畝,其中耕面積1410畝,林地1278畝,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除了種水稻外,還大力發展反季節瓜菜、養豬,現在已有10戶規模養豬20頭以上的農戶。2008年村委……。 |
傳500年前,張呂村莊住一呂王,在村駐地練兵,是南校場,得名南場,后演為今名。清屬南四里。1927年屬中區。1949年屬一區。1952年屬三區。1956年屬篤忠中心鄉張呂鄉。1958年建立張呂大隊,屬篤忠人民公社。1961年屬篤忠區天池人民公社。1962年撤區屬篤忠人民公社南昌大隊。1963年南昌大隊并入張呂大隊。1980年析置南昌大隊。1984年社改鄉,改稱南昌村民委員會。2005年鄉鎮行政區劃……。 |
南昌村是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萬全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21083111999。 |
南昌村是湖北省荊州市監利市柘木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21023202241。 |
以轄區內“南倉”橋演變得名。轄區內建設大港經余明甫村前,原港灣多水急,余明甫村的人出行很不方便。不知何年一柯姓名南倉的商人路過此地,得知此情況后,便捐資在港上修建了一座可行車馬的石拱橋。當地人為了紀念捐資修橋的柯南倉,便將此橋定名“南倉橋”。1973年冬,建設公社“三治五改”時,將建設大港改造,南倉舊橋失去功用。但余明甫人為了不忘歷史,永懷恩德,在1984年定村名時一致同意定為“南昌村”。“南昌”……。 |
南昌村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50823105203。 |
南昌村是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開魯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50523100221。 |
南昌村地理位置位于大澤山西麓天柱山北側北淄陽河南岸,距鎮駐地1公里。東與團石子、譚家夼接壤,西與北丁家相望,南與北朝陽莊、北隨、洼子高家、北蔣家為鄰,北與梁家莊子、北昌村毗連,總面積5平方公里。村莊由來明洪武年間,川籍移民王本前來建村,定村名為河南村,明朝天啟年間,-橋攜家由壽光南關遷至,因河北岸有昌村河北村,遂更名為昌村河南。清光緒年間,楊姓、彭姓、季姓遷至;清末至民國年間,劉姓、高姓、譚姓分別……。 |
因地處南昌溝匯入汶水河出口,故名。1958年設興隆大隊,屬蒲河公社梅子管理區。1961年屬蒲河區梅子公社。1967年改屬永紅公社。1972年復屬梅子公社。1982年改名南昌大隊。1984年置南昌村,屬梅子鄉。2011年屬梅子鎮。2015年并女王村。1984年更名,沿用至今。南昌村……。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南昌大隊,1966年-1976年“文革”時改稱南昌大隊革委會,1977年-1983年稱南昌大隊管委會,1984年政社分設,易名南昌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南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