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村:位于東溝村西南側。……。 |
因村南有一山口,方言叫“岔”,故名。先祖從浙江省泰順縣遷到托溪鄉際頭村,后一戶分遷到南陽鎮洋邊村馬奔底(又名乾厝)居住,生有4子,第四子夏上蘭于清乾隆元年(1736)遷到南岔,為南岔村一世祖。1949年初期屬第一區(鰲陽區)半嶺鄉。1960年為南陽公社赤陵洋大隊。1961年公社化歸為南陽區下房小公社。1984年撤社建鄉為南陽鄉赤陵洋村委會。1990年5月從赤陵洋村分設南岔村。1993年南陽撤鄉建鎮……。 |
南岔村地處城郊鄉西北部,距城關7公里,海拔700米,共有土地面積4969畝,其中耕地面積331畝(水田320畝,旱地11畝),林地面積3854畝。全村下轄5個自然村(村里、長嶺頭、牛欄下、洋尾、宮后垅)。全村共有102戶369人。黨員16人,其中本科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15 人,女性2人。2011年農民人均收入7623元,該村立足本地實際,大力發展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全村現有經濟作物548畝,其中……。 |
三清渠在該地分南北兩支,該處用南支渠水,故名。解放初為一區二鄉,1952年屬八區成號鄉,1953年建初級社,1957年建高級社,1958年建南岔大隊屬城關公社,1961屬南華公社,1967年改紅星大隊,1972年仍改南岔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設南岔村委會至今。南岔村……。 |
地處南邊山之分岔的地方故名。1958年莊浪公社設南岔大隊,1960年劃屬岳堡公社,1983年改稱南岔村委會,2006年山鏵村委會去并入。南岔村……。 |
因居民位于南面,且比較分散在三岔五口都有居民,故命名為南岔村。從明初到1950年,碧玉境內除上店子、新城外,其它村落南岔村一直屬秦安縣轄。1951年正式劃歸通渭縣。1983年命名為南岔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2017年8月7日撤鄉設鎮,屬碧玉鎮至今。南岔村……。 |
據本村老人介紹,解放前藏家古寨,解放后為寨子大隊,到包產到戶后又叫南岔村。1958年始建寨子大隊,1961年分為小干川,寨子兩個大隊,地名普查中,因與三臺公社寨子大隊連名,1982年元月經定西公署批準,更名為南岔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改名為南岔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南岔村……。 |
因地處八工渠(舊渠)分水岔之南而得名。1958年9月設南岔大隊,1966年改為紅旗大隊,1969年恢復南岔大隊,1983年改為南岔村。南岔村……。 |
南岔村是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碧玉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1121109208。 |
一、基本情況:步古溝鎮南岔村位于隆化縣西北部山區,距縣城80公里,區域總面積為15平方公里,7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700畝,林地面積500畝;全村總住戶數188戶,總人口862人,有黨員共有29名,村兩委班子成員3名;全村農民人均收入900元;該村主要經濟來源種植玉米,農民生活貧困;現在外打工勞動力村民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二、發展狀況:1、南岔村的產業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等……。 |
南岔村是黑龍江牡丹江市陽明區鐵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231003100211。 |
南岔村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822213205。 |
南岔村位于石門縣北部山區,東與本鄉的櫻桃崗村相鄰,南和山羊沖村共嶺,西與太平鎮的曾家埡村接壤,北面與花園臺村相連。全村13.8平方公里;南岔村轄10各村民小組,495戶,1532人,全村農田面積為21530畝(耕地面積2323畝,園地45畝,林地16486畝,草地2152畝,睡眠20畝,其他98畝),2010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429.6萬元,南岔村村級活動中心總投資10萬多元。建筑占地面積120……。 |
南岔村是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果松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20521102203。 |
南岔村是遼寧省營口市蓋州市楊運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1088111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