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中有一條梅溪河穿村而過,故取名梅溪村;又故得名梅溪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初屬鶴城鄉;1954年屬鶴城初級社;1956年屬鶴城高級社;1958年9月屬光輝人民公社鶴城大隊;1961年屬鶴城公社,同年建梅溪大隊;1983年6月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梅溪村,屬鶴城鄉;1992年3月梅溪村隨鶴城鄉并入流口鎮;1994年析置鶴城辦事處,梅溪村屬之;1995年設鶴城鄉,梅溪村屬之;2008年棣甸村并入梅……。 |
因地處御臨河邊,曾有茂密梅林,故名。解放初期為梅溪鄉梅溪村。1958年屬前進管區。人民公社化時期為梅溪大隊。1983年改為梅溪村。1994年隨梅溪鄉并入石船鎮。2003年紅豆村并入梅溪村。2009年變更為梅溪社區村民委員會,2019年復名梅溪村村民委員會。梅溪村……。 |
梅溪村位于洪梅鎮政府駐地西北1.5公里處,村委會設在下宮口,聚落分布在瑞峰北麓,梅溪西畔丘陵河谷間。有下宮口、松仔尾、土爐、溪內、胡厝、樓仔、壩頂、尾橋、內坑、園尾、內埔、尾頭、新池頭、西后、高山園、沙丘、田邊、山腰、溪仔乾、下坂、草池頭等21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2058戶,7486人。梅溪村以駐地而得名。民國年間為五都鄉梅溪保,1949年解放后為梅溪鄉,1958年公社化后為梅溪大隊,1984……。 |
梅洲鄉梅溪村地處詔安東大門,位于詔安、云霄縣交界處,國道324線貫穿全境。全村總人口 3246人,共有 982 戶,村設立黨總支部,黨員72 名,是梅洲鄉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鄉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積 2224畝,山林面積5324畝,水庫、池塘儲水面積130 畝;2011年村民人均純收入5300元,村財收入 27萬元,社會生產總值3935萬元。村集體主要以發展養殖、農業種植為主導產業。梅溪村2011年度……。 |
取梅仔坪、長坂溪兩自然村名各一字得名。解放前屬梧新鄉,解放初屬萬安區車背村,1957年撤區并鄉后歸萬山鄉斜背村,1958年與背洋合稱萬山人民公社洋溪大隊,1961年與背洋分開成立梅溪生產大隊,1965年萬山合并為江山公社梅溪生產大隊,1984年為梅溪村村民委員會,下轄2個自然村。2011年7月屬江山鎮。梅溪村是位于新羅區江山鎮最邊遠的村莊,海拔920米,距鎮政府所在地60公里,與萬安鎮、雁石鎮相鄰……。 |
梅溪村系革命老區基點村,紅軍曾經長時期在此地駐扎過,當地民眾給予了充分支持。在后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地老百姓踴躍參軍,為抗日戰斗和解放全國做出較大貢獻。 物產經濟:主要以煙葉種植、糧食生產為主,區內蘊含豐富的礦產資源,盛產竹蓀、茶葉、油茶等特色產品。地理位置:梅溪村隸屬于南平市光澤縣寨里鎮,位于縣城北部,距縣城25公里,介于北緯26°15`-28°19`,東經117°00`-119°17`……。 |
梅溪村下轄梅溪和梅溪頭自然村,全村119戶,658人,土地面積15220畝,耕地面積769畝(水田689畝,旱地100畝),有林地13613畝。主要產業為高山蔬菜、錐栗、毛竹,2012年高山蔬菜面積680畝(復種面積),錐栗面積200畝,毛竹20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7520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村已實現通水、電、有線電視,通訊網絡全覆蓋。……。 |
傳說古時有一姓湯-到此開基,見梅飄落滿溪,故名。1958年成立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在鎮區西南方12.8公里,八巖頂山西南側,海拔780米,為全鎮最高的山區村,四面環山,聚落分散。現轄梅溪,對面樓,厝坪樓,牛頭山,溪里5個自然村。耕地539畝,林地21800畝。4個村民小組,92戶359人。大學文化5人。農業主產水稻,茶葉,番薯,林業有毛竹,杉,松,雜。日用商店2間,年銷售值約36000元。……。 |
梅溪村位于青口鎮福廈路27公里處,緊臨東南汽車城,全村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總人口389戶1436人,黨員23名,村兩委干部7名,其中大學生村官1名。村民收入以農業為主,共有耕地414畝、林地2500畝。近年來,村黨總支抓住緊臨東南汽車城的區位優勢,引導村民積極就業、創業,充分發揮黨員創業致富的先鋒模范作用,著力在提升黨員創業就業培訓實效中創先爭優,有效地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
梅溪村概貌[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梅溪村(唐代為曾軍事要寨稱梅溪寨)系上杭縣舊縣鄉最大的行政村,位于上杭縣北部,秀麗富饒的紫金山腳下(即著名的紫金礦業集團公司金銅礦產地),其東南以面貫著舊縣河并沿205線國道、距上杭縣城13公里,與鄉所在地相距15公里。[村落與居民]村落面積6.6平方公里,現在村人口達3200多人,728戶,轄有石背、林田、雙口塘等六個自然村20個村民組。[村風村貌]梅溪地形似梅花……。 |
因的溪邊多種楊梅,故名。2006年設梅溪村村委會。梅溪村……。 |
由南遷,閩遷移居聚居而成,最先由梅姓依韓江出海口河段而創。故名。1983年成立庵埠區公所梅溪鄉人民政府,1999年改稱梅溪村民委員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梅溪村……。 |
以“梅子坪”和“溪尾”兩村各取一字稱名,故名梅溪。清朝年間,有陳、羅兩姓人家遷來此地,命現名至今;1973年設梅溪生產大隊,由楓朗公社管轄,同年改由雙溪公社管轄;1983年冬稱雙溪區梅溪鄉;1986年12月稱雙溪鄉梅溪村;1988年設梅溪管理區;1998年設梅溪村民委員會;2003年雙溪鎮合并至楓朗鎮,沿用至今。梅州市大埔縣梅溪村位于楓朗鎮東南方向。我村轄11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343戶,人口18……。 |
梅溪村是革命老區,總人口1793人,近年來通過引進養殖新西蘭兔、投資竹器加工廠、擴大茶葉種植、建立蜜柚生產基地、建成信息化天翼村、加大貧困戶農技培訓力度、購買新農保、新農合及扶貧助學、入股廣州梅州工業園等幫扶措施,目前,全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95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1.14萬元,有勞動能力貧困戶脫貧率達100%。……。 |
因為村落修建于河流邊,且四周山脈都長有楊梅樹,故名。1949年至1957年稱梅溪鄉,1958年到1983年稱梅溪大隊,1984年稱梅溪鄉政府,1990年稱梅溪管理區,1998年稱梅溪村委會,沿用至今。梅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