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村位于寧國市梅林鎮中部,距市區12公里,東津河、S104線穿境而過,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交通便利、資源條件豐富。全村共計人口997戶、3520口人,總面積29 .6平方公里,13個自然村、29個村民組,村“兩委”班子戰斗力強、群眾素質較高、觀念較新、群眾生活較寬裕。 梅林村先后榮獲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范村、寧國市“五個好”黨總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寧國市“文明單位”、宣城市“文明……。 |
新潭鎮梅林村位于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區的西北郊7公里處,省道103線橫貫東西穿境而過,南接橫江,北鄰黃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村轄梅林、東湖、茶館三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現有350戶、1300余人,黨員56人,F有耕地600余畝,山場263畝。村90%以上人口達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集體經濟收入年均超過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近年來,在新潭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
因以前境內有一片梅子樹林,故名。1958年,為梅林大隊,屬江鎮人民公社委員會;1984年,為梅林村村民委員會,屬江鎮鄉人民政府;1992年,屬江鎮鎮人民政府,地名沿用至今。梅林村地處江鎮鎮東大門,依山傍湖,面積5平方公里,24個村民小組,人口2460人,境內有衛生室座,梅林小學一座。耕地面積2700畝。山地面積千余畝。外灘面積千余畝,洪平公路穿村而過,梅林圩及夏沖水庫坐落其中,森源養殖廠及趙山銅礦……。 |
梅林村位于龍橋鎮東部,總面積9.3平方公里,轄31個村民組,930戶,3345人。村黨總支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提高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的熱情和為民服務的能力。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以思想教育、村規民約、法規約束的有機結合為途徑,積極組織群眾參與創新爭先活動,使農村工作常抓常新!。 |
梅林村地處杭埠鎮北約1公里,南與徐圩村、朱流圩村,東與官圩村,西與六圩村,北與河南村、何圩村相鄰。合九鐵路、軍豐路縱貫南北,防汛路橫貫東西。梅林村土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2.96畝,水面約440畝;轄12個村民組,13個自然村莊。全村540戶,總人口1767人,41名0員(其中預備黨員1名),45名村民代表,5名村干部。梅林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主產水稻、西瓜、油菜等,水……。 |
傳說此地原有一片梅子林,村子建在梅林所在地,故名。解放前屬平和縣,1957年劃歸云霄縣,1958年建隊屬躍進公社,1966年屬下河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委會,原村委會駐地在梅林者,后遷至三坑,但仍保留駐地梅林為村名。梅林村為下河鄉的一個行政村,位于交隱山脈東側,距縣城30公里,屬重要老區行政村,西與詔安縣交界,北通車圩村。水泥道路全線貫通。村落面積12.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200多人……。 |
梅林 古時,村落南邊有一小山坡,延綿至外高,長達二里,滿山種植粿葉樹(俗名臭梅樹)。每逢臭梅樹開花之時,南風拂來,香聞數里,故有“梅林”之稱! ∷酌伴}頭”,意即村落位于閩南沿海之盡頭,流傳過程中,音調稍微變化,被稱為“麻頭”。 相傳,南宋時期,泉州南外宗正司趙氏一支遷居于村中“井圍”一帶。趙氏家族奉“楊家大、二圣侯”(楊家將中的楊大郎、楊二郎)為保護神,遂在村中建造“圣侯宮”。后演變成為角……。 |
梅林村位于上京鎮東部,海拔650米,地處省道“306”、“307”線交接處,與太華、石牌二鎮毗鄰,區位和人文優勢比較明顯。全村有3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284戶,常住人口1239人,轄區內有國營梅林林場,境內有豐富石灰石、多彩玉、森林等資源,有悠久的石灰石加工歷史。2006年該村榮幸列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省級示范村和市級示范村,在生產發展方面,結合村實際情況,為更好的發展運輸業,增加村民的收入……。 |
因古時種植梅樹多,成片成林,故名。唐元至正年間,唐朝名相魏征的第十八世孫魏彌攜眷從寧化縣石壁溪一路南下,長子魏進興定居梅林,民國時為梅曲鄉東梅保,解放后為梅林鄉,公社化時為梅林大隊。1971年與背上嶺合并為梅壟大隊,80年改稱梅林大隊。1984年改稱為村委會。梅林村……。 |
梅林村位于泰寧縣東北部,邵泰公路沿線,朱口鎮王公橋工業聚集區所在地。全村區域面積12.68平方公里,轄8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460戶、1933人,其中黨員60名。2011年實現村財收入6萬元、人均純收入7870元。近年來,梅林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認真落實“五雙工程”、全面提升“168”黨建工作機制,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一是林木工業基地村。王公橋工業集中區位于梅林村……。 |
梅林村位于吾峰鎮西北部,東與吾西村接壤,西與仙嶺、湯城毗鄰,南界梅林,北連蘇坑,距鎮區7公里,地域面積6.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畝,山地面積2230畝。下轄后吳格、冷水亭、蘇田、焦林兜、對山乾、上治、下治、水崛垵9個自然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600戶2100人,黨員55人,村“兩委”成員7名。主要種植水稻、地瓜、薺菜、蘆柑、茶葉、枇杷等,2011年村財收入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
梅林村位于東莞市大嶺山鎮西北方,107道莞長路段橫跨我村,全村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有葉屋和鄺屋兩個村民小組,其中本村戶籍人口547人,新莞人5000多人。我村自有廠房占地面積95000多平方米,現有企業28家,其中外資8家,民營20家(其中支柱企業光順電子、億利達集團)。梅林村建有1個文化廣場,面積達2650平方米,戶籍人均達5平方米。建有老人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室、祠堂、村史展覽室等活動場所……。 |
建國后,屬博聯大隊管轄,1978年從博聯大隊劃出設立梅林大隊,1986年并入博聯鄉,1987年又劃出設為梅林村委會,1994年改為梅林管理區,1999年改為梅林村委會,沿用至今。梅林村位于大安鎮東部,面積約3.5平方公里,下轄5個自然村,總人口1400多人,距離鎮區約6公里,屬較偏遠地區。地處丘陵崗地,村民以外出打工,經商為主,在村村民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要經濟來源! |
因梅林村座落在梅林鎮的中心位置,故名。1949年稱梅林鄉,1958年稱梅林大隊,1989年改稱梅林管理區,1999年改稱梅林村委會,后沿用至今。梅州市五華縣梅林村位于梅林鎮中部。我村轄10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726戶,人口3058人;全村總面積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50畝。我村年平均氣溫為21,年降雨量約為1500毫米,氣候特征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 |
解放前屬漁村鄉。1951年屬漁村鄉。1958年屬浮山公社。1965年屬漁村農場坎梅管區。1972年設梅林大隊,屬漁村公社。1983年改為梅林鄉,屬漁村區。1986年改為梅林村委會,屬漁村鄉。1990年改為梅林管理區,屬漁村鎮,1999年設梅林村委會,沿用至今。梅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