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古時此處有一溝,馬姓在溝東建有寺廟,取溝名為馬寺溝,后在溝附近起集,名馬集,因以名村。1961年8月成立馬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馬集鄉,屬倪邱區。1992年撤區并鄉,馬集鄉與港集鄉合并設馬集鄉。2014年12月撤鄉設馬集鎮。馬集鄉位于太和縣中部,轄31個村委會人口3.945萬人,耕地面積4.9萬畝。東臨茨河,105國道貫穿中部。工業以人發、馬尾加工為支柱,農業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 |
地處蒙城縣西部,渦陽、蒙城、利辛三縣交界處,居全國養牛金三角中心位置。北靠307省道,南臨蒙太路,西連徐阜線和大京九,交通十分便利。馬集鎮是在今年4月全縣區位調整后鄉鎮之中,由原馬集、田橋兩鎮合并成立的,全鎮現轄13個行政村、177個自然莊、324個村民組、14853戶、64869人,鎮域面積101平方公里。 日益便捷的交通網絡。新的鎮黨委、政府成立后,把改變全鎮落后的交通狀況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
自然環境:馬集鎮位于臨夏縣縣境西南,大夏河北岸。總土地面積5.05萬畝,耕地面積1.32萬畝。平均海拔2587米。年平均氣溫氣5.7℃,全年無8霜期148天,年平均降雨量710毫米。 行政區劃:轄9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3167戶,鄉鎮總人口15945人,鄉鎮從業人員8095人。 六通情況:9個村全部通電、通公路、通郵、通電話,4個村通自來水。 文教衛生:有各類學校9所,在校……。 |
淮濱縣轄鎮。1951年置區,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改鎮。位于縣境中部偏西,距縣府18公里。面積68.4平方公里,人口2.9萬。信(陽)阜(陽)公路穿境。轄馬集、龍泉、項園、李圍孜、劉大園、魯圍孜、陳莊、徐樓、帥莊、郭集、洛莊、彭莊、趙莊、聞莊、方園15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運輸、糧油加工等。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養殖豬、魚、鴨。.……。 |
馬集鎮地處美麗的揚州古城西郊, 南臨寧通高速,旁依儀化公司,泗大線縱貫南北,寧啟鐵路橫穿東西。總面積為 113.5 平方公里,轄 15 個行政村, 1 個居委會,總人口 4.8 萬人。現有工業企業 139 個。連續多年獲儀征市“文明鄉鎮”稱號。 馬集原名馬賈洼。抗日戰爭期間,馬集南邊十二里岔(岔鎮),北邊的謝集都設有日偽據點。農民、商販不敢到敵占區做交易,便將集鎮移到這里來。另外,因這里地處龍……。 |
馬集鎮,隸屬南京市六合區。地處六合區北部,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素有南京北大門之稱。現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4.4萬。 這里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六合縣城20公里,南京市區60公里,是蘇皖交界重鎮。穿鎮而過的寧連(南京到連云港)、寧淮(南京到淮陰)公路有立交與鎮區相連,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滬寧鐵路堯化門編組站、京浦鐵路浦口站、新生圩國際港口等都近在咫……。 |
定陶縣轄鄉。1958年8月成立衛星公社,后改為馬集公社,1984年建鄉。位于縣城西南部,東魚河北岸,定陶新河南岸。面積37平方公里,人口2.3萬。定(陶)馬(集)、定(陶)張(灣)公路分別穿過鄉的中部和北部。轄馬集、馬街、張圈、李園、解莊、馬莊、王莊、朱樓、劉莊寨、曹莊、西劉樓、四合、任莊、丁樓、邵樓、許莊、織紗劉、谷胡同、大劉樓、李莊、費莊、林洼、段劉莊、袁堂、梁堂、李劉樓、于莊27個村委會。農……。 |
全鄉總面積6.5萬平方公里,轄48個行政村,2006年底總人口2.8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0人,小城鎮人口5907人。 經濟概況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7億元。一、二、三產業比例16:55:3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8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460萬元;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2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1億元,貸款余額2.5億元。農業2006年……。 |
馬集鎮位于嘉祥縣城東南6公里,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萬畝,轄37個行政村,人口3.8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9120元,是著名的“石雕藝術之鄉”,建設嘉祥高新區馬集工業園1處和嘉祥縣石雕文化產業園1處。交通便利,機場專用線貫穿南北,洙水河航道貫穿全境,嘉祥南外環、嘉山綠道、疏港路等路網縱橫交錯,交通非常便利。經濟蓬勃發展,2013年1-4月份全鎮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329萬元。馬集工業園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