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莊村,村委會駐地馬家莊。原名毛家莊。相傳在明朝,有一姓毛的禮部-在此建莊房,作為收租囤糧之處,故稱毛家莊。解放初,因調查人員為北方人,將“毛”聽成“馬”,遂稱馬家莊。距鎮駐地2公里。轄馬家莊(毛家莊)、上店、西段等3個自然村,設2個村民小組。全村土地面積1713畝。2012年,耕地面積372畝,林業用地面積879畝,竹林面積2畝。農戶75戶,人口290人,外出人口96人。……。 |
解放后屬平豐鄉的一個行政村,1958年8月由鄉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農業生產合作社,馬家莊屬平豐鄉,1958年9月平豐鄉并入紅旗公社,1960年3月并入涇河公社,1961年6月調整人民公社規模,從涇河公社分出平豐公社,1964年6月馬家莊生產隊劃歸柳湖公社,1983年7月社改鄉,改為馬家莊村民委員會。馬家莊村……。 |
因以馬姓人氏聚居,故名。民國時期,實行保甲制。1949年后稱馬家莊,屬天水縣第一區羅玉鄉管轄;1958年公社化后,改為馬家莊大隊,屬呂二溝公社管轄;1983年公社改鄉后,改為馬家莊村,設馬家莊村民委員會,屬中梁鄉管轄;2005年秦城區更名為秦州區,屬秦州區中梁鄉管轄;2015年5月撤鄉改鎮,屬中梁鎮管轄。馬家莊村……。 |
相此地有一馬姓人開了一家馬家商店,從事商品流通,促進了該地的經濟發展,因此該地以此命名為馬家莊。1958年公社化時屬金星大隊,1961年由金星大隊分為回溝、羊靛、馬家莊、中川、寺門大隊,1962年回溝、羊靛并入馬家莊大隊,1968年馬家莊大隊更名為向陽大隊,1972年又恢復為馬家莊大隊,1983年設馬家莊村委會,屬雪山鄉,2004年5月撤鄉并鎮時,屬菜子鎮至今。馬家莊村……。 |
臨夏市南龍鎮馬家莊村位于臨夏市南龍鎮中心,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315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11畝。共有3個自然村,8個合作社,643戶2867人,農村低保10戶41人,五保戶5戶,全村經濟收入主要以勞務產業為主 2013年底全村共有建檔立卡戶61戶264人,貧困發生率為11%。從精準扶貧到脫貧攻堅的這五年,全村共計脫貧62戶291人,截至目前僅剩未脫貧戶一戶,貧困發生率下降為0.17%……。 |
自建國以來,以馬姓人氏居住多數,所以叫馬家莊,馬家莊村委會位于此處所以叫馬家莊村委會。1985年改設馬家莊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馬家莊村……。 |
因村里居民以馬姓居多,故名。于1980年10月改設村委會,并沿用至今。馬家莊村……。 |
馬家莊村轄區耕地1157.91畝,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65人,農民從業以種植烤煙和外出務工為主。--人口總數:1565人農業人口:1565人非農業人口:/人--行政區面積:0.77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0畝--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發展口號:0--所轄村:大路,何家等生產總值:20.0萬元--主要經濟產業:茶葉,烤煙,辣椒,核桃,名特產品:梨子辦公所在地:沙子坡鎮,馬家莊村,李……。 |
馬家莊村全村共有144戶,355人;其中貧困戶43戶,89人。無龍頭企業,有養殖合作社一個,合作社貧困戶全覆蓋。 ……。 |
馬家莊村是河北省滄州市青縣盤古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922106231。 |
明初,山西洪洞縣遷民馬姓至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取村名馬家莊。馬家莊村……。 |
明洪武初,馬寧從涿州大樹樓桑村,遷到南宮縣城東南六十五里趙戈莊(今西馬固)定居。據傳,馬寧放羊時,正當中午,在今址看到喜鵲與一條蛇打架,認為是龍鳳相爭,必是寶地,便插柳枝為記。后柳枝長成大樹,其次子馬士忠即在此建宅居住,漸成村落,以姓氏取名馬家莊。馬家莊村……。 |
漕河鎮馬家莊村,位于鎮政府西北方向,距鎮政府4.4公里。全村面積231畝,總戶數218戶,總人口809人,耕地面積119畝,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糧食總產量1372噸。 ……。 |
馬家莊村是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白馬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633201216。 |
馬家莊村是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蒲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636103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