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地有生長可以制麻繩的植物,故名。1953年為麻地鄉。1958年為麻地大隊。1983年11月為麻地鄉。1987年為麻地村委會。1989年4月為麻地管理區。1998年為麻地村民委員會。麻地村……。 |
麻地村委會位于新田鎮東南部,距新田鎮政府所在地0.6公里,下轄3個自然村,總人口2000多人,全村有耕地面積1200畝,山地面積4000多畝,是個以農業種植為主的村委。近年來,麻地村利用山地、園地靠近省道S335線的優勢,積極發展工業。至目前,已引進廣東省恒峰紡織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大大解決了當地的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 |
麻地村位于青松嶺鎮南部,總面積14.4平方公里,東至四撥子,西至石門臺,南至螞蟻溝,北至花市。耕地面積1200畝, 全村1752口人,戶數562戶,有黨員59名,轄10個居民組,分8個黨小組,年干鮮果品產量近800萬噸,2018年人均純收入10501元。村內礦產資源豐富,轄區內企業2家、果品合作社1個。村內有學前班1處,在校師生26人,村民活動廣場和村民活動中心因修路調整擬新選址重建,農貿集市1處……。 |
古時該地盛產土麻,陸續有住戶遷入,故名麻地。民國末年屬長樂鄉。1952年屬二區大碑小鄉。1956年建鄉黨高級農業社和翁舟高級農業社,隸屬黨坪鄉。1958年與大碑、米水合并建為大碑大隊,隸屬長鋪人民公社。1961年建翁舟、鄉黨大隊,1966年并建為麻地大隊,1984年改為麻地村,先后隸屬黨坪公社、雙河公社、雙河鄉、雙河苗族鄉和黨坪苗族鄉,2015年12月改隸長鋪子苗族侗族鄉。麻地村……。 |
麻地村(Madi Cun)因種苧蔴產業而取名,簡稱麻地村。麻地村東與元里村雙元自然村山土相連,東南與周家村新麻地自然村山土相連,南與新麻地自然村山土相連,西南與嘉禾縣行廊鎮茶場山土田相連,西北與嘉禾普滿石角塘村山土相連,北與嘉禾普滿石角塘村石積窗自然村山水田土相連,東北與嘉禾普滿塘溪村山水田土相連。5個村民小組,共2個自然村,麻地自然村,新橋自然村,總人口979人,在外打工長住城鎮人口325人,城……。 |
1932年屬西江縣沙心區設麻地鄉,1949年屬瑞金縣九堡區下宋鄉,1956年屬九堡區設麻地鄉,1958年8月屬萬田公社設麻地大隊,1958年8月屆高圍公社設麻地大隊,1961年屬麻地公社設麻地大隊,1963年屬萬田公社設麻地大隊,1984年屬萬田鄉麻地村民委員會,該地名得名后沿用至今。麻地村……。 |
1949年屬上清區冷水鄉第三保,1950年屬上清區冷水鄉,1956年屬麻地初級社,1957年轉為麻地高級社,1958年屬耳口公社麻地大隊,1964年屬冷水綜合墾殖場,1969年屬耳口公社麻地大隊,1973年12月屬冷水林場麻地大隊,在1985年機構改革中將富庶大隊更名為麻地村名委會。駐地麻地。麻地村……。 |
麻地村是山東省煙臺市棲霞市唐家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686103260。 |
麻地村麻地村位于陽城縣東南35公里,橫河鎮東北7.5公里處,北與駕嶺鄉相連,東與析城山相連,是析城山景區的北大門。麻地村群山中窊,相傳從前村民以種植大麻為業,故名麻地。解放初為麻地行政村;合作化時為向陽農業合作社;1961年成立麻地村黨支部、麻地大隊,1984年改為麻地村民委員會,2006年煙熏鋪與麻地村支部合并,成為麻地黨支。轄麻地、圪坨、后凹里、回龍廟、向陽、東楊嶺、西楊嶺、爐上8個自然莊,7……。 |
因此地旁邊有山溝,過去出產火麻,故名。解放前叫三營鄉,1958年新和公社十大隊,1962年新和公社五大隊,1968年十一月新和公社向陽大隊,1984年中壩鄉麻地村村民委員會,2019年并入佑君鎮,2020年麻地村、蘑菇村和巴山村2、3組合并為麻地村。麻地村……。 |
因此處過去成片種植麻,得名麻地。1951年設麻地鄉;1969年更名為麻地管理區;1978年更名為麻地大隊;1984年更名為麻地鄉;1989年更名為麻地行政村;2000年更名為麻地村名委員會。自得名沿用至今。麻地村……。 |
1961年成立大隊,1984年改設鄉,1988年改設辦事處,2000年改設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麻地村……。 |
過去此地人們擅長種麻織布,故名”麻地。1950年,在麻地上村建立麻地鄉。1955年,由武定縣劃歸富民縣管轄,屬小甸鄉。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隨小甸大隊劃歸武定縣管轄。1971年,隨小甸大隊由武定縣劃歸富民縣管轄,屬羅免公社。1979年,與小甸大隊分開,設麻地大隊。1984年4月,設麻地苗族彝族鄉,屬羅免區。1988年3月,設麻地辦事處,屬羅免彝族苗族鄉。2000年,改麻地村民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