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場鎮位于縣城西北部,鎮駐地龍場鎮人民政府距縣城約35公里,東經105度8分至105度20分,北緯26度47分至26度53分。東接寨樂鄉,西鄰昆寨、豬場兩鄉,南依勺窩鄉,北靠化作、昆寨兩鄉。東西長16公里,南北寬9公里,總面積118.4平方公里。龍場,又名七甲大龍場,以駐地龍場取名。明朝年間在此逢“龍”(甲子帶辰之日)趕集,故得此名。1941年前龍場屬大方縣,后劃歸納雍,1953年由龍場、小壩、地……。 |
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面積240平方公里。人口3.94萬,其中彝、苗、布依等民族占15.2%。轄1居委會、31村委會。1949年為龍河鄉。1953年析設龍場、河塊、柳樹、開嘎鄉。1958年撤鄉建居樂公社。1962年析建龍場(火龍)、河塊、柳樹、長海、開嘎公社。1984年改置1鎮、4鄉。1991年合并置龍場鎮。有煤、銅、鐵礦。畜牧業以養牛、羊為主。產生姜、葵花子。有中小學46所。鎮人民政府……。 |
在凱里市中部。面積95平方公里。人口2.13萬,其中苗族等民族占85.4%。3居委會、16村委會。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設樂登堡。1932年置樂登鎮、虎莊鄉。1942年為龍場鄉。1953年析設龍場、狗場、虎莊、華介、箐口等鄉。1956年調整為龍場、虎莊2鄉。1958年撤鄉建團結公社,同年并入萬潮公社。1961年析建虎莊公社。1963年龍場、虎莊分置,1984年置龍場鎮、虎莊鄉。1992年合并……。 |
在織金縣東部。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2.43萬,其中苗、彝、仡佬、布依等民族占37%。轄1居委會、20村委會。1949年為騰龍鎮。1951年改設鄉。1953年析設龍場、聯盟鄉。1958年撤鄉建龍場公社。1963年析建龍場、金家壩、討瓦、熊寨公社。1984年改置龍場鎮及金家壩苗族彝族鄉,討瓦、熊寨2彝族苗族鄉。1991年合并置龍場鎮。有煤礦。產生漆。產桃、李、杏、梨等水果。有中小學54所。鎮人民政府……。 |
在貞豐縣西部。面積115平方公里。人口3萬,其中布依、苗、回等民族占28.7%。轄1居委會、22村委會。1949年為龍場鄉。1953年析設龍場、坡柳、三河、定塘鄉。1958年撤鄉建龍場公社。1984年改置龍場鎮及定塘、三河、坡柳3鄉。1992年3鄉并入龍場鎮。產茶葉。有中小學30所。鎮人民政府駐地龍場,在珉谷鎮西北17公里,前所壩子北部。人口近 2 000,有漢、布依、苗、仡佬、白、回等民族。海拔……。 |
龍場鎮位于宣威市區東北部,東與格宜鎮接壤,南與東山鎮毗鄰,西與來賓鎮相連,北與樂豐鎮相接。國土面積261.69平方千米。轄龍場、樂樹、得所、龍林、聯峰、阿直、羅營、黃村、勺姑、五里、舊營、志戛、隆莊13個行政村109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地距市區23.5千米。年末有人口16232戶5552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413人,少數民族人口2344人;男28921人,女2660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