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村位于魏橋鎮正南5公里,全村256戶,948人,耕地1048畝。村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村內有幾處板子廠。……。 |
臨河村是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522103274。 |
臨河村是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五圖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725005292。 |
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臨河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時,改為臨河村民委員會。臨河村……。 |
臨河村西臨滹沱河,東臨白停線,地處平川,以農業為主,土地肥沃,風土淳樸。位于原平市城北偏東23.5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8º51’。東經112º49’,全村總戶數170戶,人口466人,總耕地面積1395畝。黨員20人,全村在支部邊樹田、譚玉文、邊治國,村委亢巨元、郝成龍、譚金祥的帶領下團結一致,近年新建校園一座,建筑面積200平方米,打井兩眼,修筑防汛渠3000米、修路1.3公……。 |
臨河村位于榮河鎮以西,地理環境優越。全村耕地面積1300余畝,共有3個居民小組,1200口人,其中黨員27人。我們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整體規劃,即西師之后農村規劃上了一個新臺階。村在外人員達到70%,企業遍布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促使村內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
據說明末,闖王率軍搶渡黃河,當時河面結冰,冰橋很滑,闖王往冰上擲了一把沙說:“擲沙臨河”,意思是親臨黃河,故把此地起名臨河。一說該村屬黃土殘塬區,村建在黃河東岸邊,故名臨河。明清時期屬西區九局。民國時期屬4區。1949年屬六區五澗行政村,1958年11月,鄉寧縣與吉縣合并,稱鄉吉縣。1959年1月,增設寬井人民公社,轄臨河鄉,3月,臨河鄉改成臨河管理區。1961年4月,鄉寧、吉縣分置,全縣共有16……。 |
臨河村是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安寧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3401102999。 |
大坪溪村基本狀況廟坡鄉大坪溪村位于花萼山北麓,與梨樹鄉相連,西南與曹家鄉相接,是廟坡鄉較為偏遠的村之一。全村幅員面積為17平方公里,有耕地2560畝,其中水田294畝,轄6個村民小組215戶992人,有勞動力443人。該村交通阻塞、信息閉塞、教育落后。2007年底,有貧困戶65戶241人,約占總人數的25%。全村經濟總收入414萬元,糧食總產831噸,人均產糧83.7公斤。人均純收入為276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