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轄區內有荊竹坪,故命名為荊竹村。民國時期屬巷口鎮第18保。1951年從巷口鎮析置青鄉,以境內荊竹坪命名荊竹村;1953年8月劃入新置的荊竹鄉;1955年12月撤荊竹鄉并入青鄉;1958年9月為青公社荊竹管區;1961年改稱荊竹大隊;1984年1月撤公社建青鄉,仍轄荊竹村;1992年9月撤青鄉并入巷口鎮,仍屬荊竹村;2……。 |
以境內地名荊竹蓋得名,荊竹即竹類品種之一,“蓋”即高處頂部較為平坦,故名荊竹村。1949年前屬新建鄉第4保。1950年改保為村時定名為荊竹村。1958年成立新建公社時為荊竹管理區。1962年置荊竹大隊,同時析置方山大隊。1983年11月更名為荊竹村、方山村。2002年11月撤銷方山村、,所屬行政區域及南海村7、8組并入荊竹村,沿用至今。荊竹村……。 |
該村境內有個地方荊竹叢生,由此得名荊竹村。1951年建鄉政時,名荊竹鄉。1955年撤銷荊竹鄉入廟溪鄉,荊竹改為村。1958年村改為管區。1961年改管區為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名荊竹村,隸廟溪鄉。2003年12月洪渡村、五龍村第10組、安寧村併入荊竹村,隸廟溪鄉,名稱沿用至今。荊竹村……。 |
荊竹村位于本莊鎮西北部,距本莊鎮集鎮18公里。東沙壩、大槽相鄰,南與石家寨林場相鄰,西與河壩場鄉小江相鄰,北與水口村相鄰。全村平均海拔800米左右。轄8個村民組,288戶,1216人。全村共有黨員12人,2個黨小組。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玉米,馬鈴薯,紅薯,辣椒。主要經濟收入靠外出務工。全村困難面較大,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持續增收渠道不寬,經濟結構單一!。 |
荊竹村位于八堡鄉東南部, 距大方縣政府駐地4公里,面積10平方公里,轄14個村民組,644戶,2305人,其中農業人口2288人,勞動力134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388元,居住有漢、苗族、彝族、蒙古、白等民族。種植業以種植玉米、水稻、小麥、油菜、辣椒、馬鈴薯為主,養殖業以家庭飼養豬、牛、馬和家禽為主。糧食產量533噸。有土地15000畝,耕地1697畝,林地5010畝,森林覆蓋率為40%,大于(……。 |
2024年6月成立,由原荊竹堡、可洞等2村合并而來。荊竹村:東至漫水鄉趙家坡村,南至邇拉茶村,西至安家堡村,北至漫水鄉胡家壩村!。 |
在1949年為荊竹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荊竹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荊竹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荊竹村,一直沿用至今。荊竹村……。 |
荊竹村是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荊竹瑤族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31127205204。 |
荊竹村是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楊橋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424108221。 |
因域東起名為荊竹山的大山,村以山名故稱。1949年屬臨湘縣五區文化鄉。1950年屬五區碼頭鄉。1952年為五區荊竹鄉一部分。1955年屬五區文修鄉。1958年為路口公社荊竹大隊一部分。1961年析荊竹大隊另設荊竹大隊,屬文橋公社。1984年屬岳陽市北區文橋鄉,更名為荊竹村。2016年歸屬長嶺街道,村名沿用至今。荊竹村……。 |
荊竹村是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匯源瑤族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1127200201。 |
荊竹村是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水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1322104235。 |
荊竹村是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豐家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722117246。 |
荊竹村是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古井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0722121999。 |
荊竹村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平梁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902123999。 |
此地盛產荊竹,故而得名,故名。原名荊竹大隊,1984年馬湖公社改為馬湖鄉人民政府,同年更名為荊竹村委會。荊竹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