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內的一座黃花墩得名,故得名黃花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前為黃花鄉;1950年4月分設龍潭鄉,屬之;1958年9月成立龍潭公社,永新大隊屬之;1967年更名紅衛公社,屬之不變;1972年8月永新大隊劃出黃花大隊;1972年8月更名柿樹公社,黃花大隊屬之不變;1983年6月改柿樹鄉,黃花村屬之;1985年12月柿樹鄉更名柿樹崗鄉,黃花村屬之;2004年5月原郭墩村并入黃花村。黃花村位于柿樹崗鄉柿防……。 |
因境內翻花水,諧音為“黃花”,得名黃花村。清屬大寧縣石門里七甲所轄,民國屬第二區百步鄉屬地。1958年成立長桂人民公社,設黃花大隊,1984年改黃花村,成立黃花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黃花村……。 |
黃花村,位于青蓮鎮東方,與茅田、新政、白家相鄰。幅員面積10.99平方公里,轄4個村民小組,460戶,1700多人。全村黨員共46人,其中女性4人。 黃花村地處大巴山區,屬偏遠山區。主要以種植業和林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土豆、玉米、水稻。現今,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成立了以花椒和山雞為主的2個專業合作社,作為帶動村民萬元增收的主要力量。……。 |
因靠近九墩鎮小泉村黃花灘農場而得名。1997年成立黃花村村民委員會,屬九墩灘生態建設指揮部管轄。黃花村……。 |
因盛產野生黃花,故名。1949年前屬秦安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黃花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黃花村村民委員會至今。黃花村……。 |
種冬小麥時候,野生黃菊花開放了,莊稼人就知道該播種冬小麥了。傳說因此地黃花遍野而得名黃花,故而得名黃花村村民委員會。1961年5月,管理區改建公社,稱為黃花村,設立黃花村大隊;1983年為黃花村村民委員會,自此一直沿用,2017年8月7日撤鄉設鎮,屬隴山鎮至今。黃花村……。 |
黃花村委位于石角鎮南面,距鎮政府約20公里,人口6500人,耕地面積1926.5畝,辦事處設在黃花街道。黃花村委耕地是山冚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耕自食,黃花村委大量種植經濟作物和沙糖桔、水柿、白欖等名優水果,效果較好,黃花山清水秀,市旅游好地,是老游擊區。轄26條自然村,為:車頭村、連塘村、存久洞村、麻蕉冚村、新圍村、走馬夫村、小水村、中華村、老仁村、楊梅坑村、滴水巖村、新田村、水尾村。……。 |
因全村人口占九成多是黃姓人而故名。解放初是青山鄉,至1968年由青山鄉改為曲塘大隊、東風大隊,1976年從曲塘分出,1983年撤銷東風大隊改為黃花鄉,1988年為黃花管理區,1999年為黃花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黃花村……。 |
因解放前稱黃花堡而得名。解放后屬半徑鄉,1961年從半徑分出成立黃花大隊,1984年并為半徑鄉,1987年從半徑鄉分出為黃花村,1989年撤村改黃花管理區,1999年設村委會,沿用至今。黃花村……。 |
因明末清初,黃姓到該地開基時,河壩山長滿野菊花、芒草花,稱“芒草壩”,后因菊花為黃色,黃與芒諧音,更名黃花壩,后改稱黃花村,故名。1958年屬附城公社黃花大隊,1961年屬黃花公社黃花大隊,1963年屬附城公社黃花大隊,1983年屬附城區黃花鄉,1987年屬附城鄉黃花村委會,1989年改為黃花管理區,1999年屬附城鎮黃花村委會,2009年7月屬紫城鎮,沿用至今。黃花村……。 |
梅州市豐順縣黃花村位于砂田鎮西部。黃花村轄14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224戶,人口1106人;全村總面積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0畝。黃花村年平均氣溫為18.5攝氏度,年降雨量約為1600毫米,氣候特征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村特色經濟收入有旅游,上一年黃花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440萬元。近年來,黃花村發展經濟的措施以及成果:黃花村主要以旅游為主要經濟收入。大力發展旅游業,被評為……。 |
因舊時此地有許多野生黃花,故名。解放前屬大洋分鄉管轄,解放后并入谷前鄉管轄,1958年改屬鐵場公社管轄,與秀聯合為黃花大隊,1983年改設黃花鄉,1986年改村委會,1989年后改管理區,1999年設村委員會,沿用至今。黃花村……。 |
黃花村是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六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821103204。 |
黃花村位于平壩縣城西北面20公里處,坐落于省級風景區斯拉河沿岸,隸屬樂平鄉,與大堯村、谷忙村、補隴村、高原村、青峰村和塘約村相鄰,地處安風林區中部,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煤炭資源。全村共10個自然村寨,13個村民組,現有村民住戶373戶,總人口數為1410人,總耕地面積為1376畝,林地526畝,牧草地121畝,森林覆蓋率為40%。 --人口總數:1410人 農業人口:1370人非農業人口:40人……。 |
黃花村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20603205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