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鎮黃壩村位于來河東側,由原毛橋村、黃壩村、河東村合并而成。擁有耕地捌仟畝,居住人口肆仟壹佰貳拾人。33個村民組,20個黨小組水稻和蔬菜種植是我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新組建黃壩村由于地理條件的差異使村內交通不便村村通工程只有原河東村一村完成,農業生產用水非常困難。農業生產用水只能靠來河的污水灌溉,壩頭水庫雖然能庫存一些水,但也困容量不足只能夠三四個村民組使用。用水一直是個難題。由于三個村原本經濟狀況……。 |
黃壩村概況 烏江鎮黃壩村是全國優秀調解員、安徽省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曹發貴故鄉,位于烏江鎮東南部,南鄰長江,東靠安徽省精細化工公園,巢寧路穿境而過。全村由原黃壩、乙聯兩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積4073畝,全村850戶,含16個自然村,總人口約3100人。村內4條主干道讓各自然村相互通連,其中8個自然村進行了村莊整治,完成了改水,改廁,村內水泥路硬化工程;黃壩村自然風景貽人、村莊整潔秀麗;在水利設施上,我村……。 |
該村原名新建,第一次地名普查時因縣內重名,以境內老黃壩地名更名為黃壩村。1949年初為清明鄉司竹村。1951年置為小寨村,隸車田鄉。1958年為車田公社,村名為建設管區。1961年名為建設大隊。1980年因當地有老黃壩,故更名黃壩大隊。1984年改稱黃壩村,隸車田鄉。2003年12月司竹村、團結村并入黃壩村,隸屬車田鄉,名稱沿用至今。黃壩村……。 |
黃壩村是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江洛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621227102205。 |
黃壩村位于胡家灣鄉政府南面2公里處,全村有5個村民組,148戶、594人,少數民族503人占85%。(一)黨小組情況有黨員17名,女黨員1人,預備黨員1名,外出黨員2人,5O歲以下黨員9人,50歲以上黨員8人,黨員平均年齡48歲,老、弱、病致貧黨員9人。(二)社會經濟狀況1、現2個村民組,148戶、585人,其中男307人、女278人,勞動力人數為356人;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269元,人均……。 |
黃壩村位于德江縣西北部,距離縣城43公里。距沙溪鄉23公里,全村總戶數188戶,總人口778人,耕地面積465畝,主要農作物水稻、玉米,馬鈴薯,主要經濟作物,烤煙、天麻。人均收入2591元。--人口總數:778人農業人口:770人非農業人口:8人--行政區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5.0畝--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苗族,漢族發展口號:--所轄村:黃壩一組,二組,三組等……。 |
明萬歷年間,以黃姓在此地建村,且靠近有堤壩,故名。黃壩村原以前屬火箭大隊,1960年分出,成立黃壩大隊,1983年改為黃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黃壩村:位于范樓鎮西南3.5公里處!。 |
1949年8月前稱南橋鄉第九保,同年8月屬南橋區黃壩鄉,1956年春屬留車區車黃鄉,1958年成立南橋公社稱黃壩大隊,1968年并入車頭大隊,1972年分開稱黃壩大隊。1984年改稱黃壩村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黃壩村……。 |
1958年建大隊時,將明星、金星、紅星三個高級社合并為紅星大隊。1971年以境內“黃家壩”前后二字更名為黃壩大隊。1984年建村時為黃壩村。2001年10月將龍灣村、繼星村合并劃給黃壩村,沿用至今。黃壩村……。 |
境內有黃姓村民為主聚居的平壩,當地稱之為“黃家壩”,后形成自然村落,村以壩得名。建國前屬太山鄉第4保。1952年改為突擊村。1958年為太山公社群益大隊。1961年分為突擊和群益兩個大隊。1981年群益大隊更名黃壩大隊。1984年社改鄉為大龍鄉黃壩村。2019年為大龍鎮黃壩村。2020年5月將突擊村、井壩村并入黃壩村。黃壩村……。 |
黃壩村是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502116999。 |
黃壩村位于踏水鎮東南部,面積5.6平方公里,海撥400—600米,屬丘陵村,全村共有田地2657畝,轄13個村民小組,525戶1657人,非農業人口115人。設黨支部一個,下設黨小組3個,中共黨員54人(其中預備黨員1人)。全村共有低保11戶26人,重度殘疾21人,五保戶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80人,2014年脫貧8 戶21 人,2015年脫貧 7 戶22 人,2016年脫貧 2 戶2人,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