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溝村:位于長哨營鄉西北9公里處。……。 |
以山分前后,山后面的一條溝,得名后溝灣。1961年為獨柏公社第1大隊,1981年更名為獨柏公社后溝大隊,1984年更名為獨柏鄉后溝村,1993年并入上和鎮。后溝村……。 |
因該地有一處山溝,且村落建于山溝后方,故名。民國時屬關子鎮。1958年公社化后,稱后溝大隊,屬關子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后,改為后溝村,設村民委員會,屬關子鄉;2001年9月撤鄉建鎮后,屬關子鎮,名稱沿用至今。后溝村……。 |
原與前莊村為一個村,后分開為兩個村,因前莊方位在前,故稱前莊,后溝在后且多為溝壑,得名后溝村。原名為興無大隊,1980年后改名后溝大隊、后溝村。后溝村……。 |
后溝村是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大南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1224112203。 |
因建村所處地理為山溝地帶,故而得名后溝村。1954年屬遠門區轄。1961年為遠門公社后溝大隊。1983年為遠門鄉后溝村。2017年撤鄉改鎮后為遠門鎮后溝村。后溝村……。 |
據李文學說,在村落旁邊有一條溝,就成后溝。1961年人民公社調整時命名為孫塬大隊,至今,1983年實行鄉制,更名為后溝村民委員會。后溝村……。 |
民國屬皋蘭縣,1983年3月劃入榆中縣,同時成立后溝村村委會并沿用至今,現屬榆中縣馬坡鄉。后溝村……。 |
1949年屬麻武鄉,1956年成立后溝農業合作社,1958年設麻武鄉后溝大隊,1959年合并入麻武大隊,1962年重設為后溝大隊,1983年人民公社改鄉時改為后溝村委會,2002年更名為平涼市崆峒區麻武鄉后溝村委會。后溝村……。 |
因此地最早有王姓人家居住,且溝道比較多,距治平鎮較遠,故稱“后溝”。1958年改為東風大隊。1983年改稱后溝村民委員會至今。后溝村……。 |
因位于朝那鎮的東南溝邊地帶,故名。解放初期歸社古鄉,1957年合作化時歸朝那鄉,公社化時設后溝、大覺寺兩個大隊。1965年合并為后溝大隊。1983年撤生產大隊設后溝村民委員會,屬朝那鄉;1986年10月撤鄉設鎮,屬朝那鎮;2004年撤村并組時,撤銷堡子村并入后溝村至今。后溝村……。 |
后溝村位于秦安縣東部山區、中山鎮西南部山區,距縣城39公里、鎮政府10公里,地形地貌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梁峁起伏,溝壑縱橫,海撥1604米。氣候屬隴中黃土高原半干旱高山潤濕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9.3℃,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15℃,年均降雨量587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內,年平均光照時間2280小時,無霜期120-134天,凍土深度最大60cm,有干旱、暴雨、冰……。 |
后溝村,位于隆都東南部,距店市3公里,下轄后溝、東溝2個設經聯社的自然村。相傳,在宋代已有后溝這個村落,因村中有一大水溝通南溪,這溝在前溝之后,故名后溝。現村民多姓許,還有姓林、盧、莊、陳和杜的。現全村總戶數1298戶,總人口5189人,占地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852畝,種植水稻、玉米、荔枝、番石榴等,是隆都鎮名優水果主要產地之一。磚瓦是該村傳統工藝,有近千年歷史,《潮州志》有記。2009年,……。 |
后溝村簡介后溝村在市區西北24公里,位于谷饒鎮西部,創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昔年村后有一水溝,故名后溝村。聚落呈塊狀,住宅多以貝灰泥木結構平房和樓房。現有人口1380人,旅外華僑及港澳臺同胞有300多人,耕地面積384畝,主種水稻及經濟作物,山地面積300畝,種植橄欖、油甘等水果以及營造燃料林,原工副業有抽紗、小五金,還有建筑工程隊,于鎮內外承包建筑工程,有小學1所,占地面積1667……。 |
清乾隆年間( 1736- -1795年),武安縣劉家坡劉姓遷來定居。因該村位于天陽溝的后面,故稱后溝。后溝村隸屬合漳鄉管轄,為之行政村之一,下轄桃嶺水一個自然村。全村135戶,401口人,面積500余畝,耕地320畝。全村百姓自古以來以種地為生,2018年人均純收入4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