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內紅椿埫而得名,此埫內紅椿樹多,故名。原名大紅大隊,1981年,更名為紅椿大隊,隸屬紅椿公社;1984年,更名為紅椿村,隸屬紅椿鄉;2002年,撤紅椿鄉,設立紅椿土家族鄉,隸屬紅椿土家族鄉至今。紅椿村……。 |
因境內長有紅椿樹,故名紅椿村。1951年建立紅椿村,1958年設立紅椿區隊,1961年撤銷紅椿區隊設立紅椿大隊,1984年撤銷紅椿大隊設立紅椿村,其名沿用至今。紅椿村……。 |
紅椿村位于石壕鎮東北方向,東接羊叉村、皂泥村,西接青坪村,南接高山村,北接青坪村、打通向陽村。全村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50畝,林地1707.6畝。轄9個村民小組,轄區常住人口1898人,戶籍人口1854人。現有建卡貧困戶2戶,低保22戶(農村低保10戶,城鎮低保12戶)。紅椿村黨支部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9名,其中預備黨員1名。轄區內國有企業有松藻煤電公司下屬單位逢春煤礦、運……。 |
朝陽村是元堡鄉的西大門,與瑞坪、龍塘、復興、洛陽、毛壩鄉的咸池、聯興接壤。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2292畝,林地29220畝,平均海拔1450米。朝陽村交通便利,氣后獨特,春夏有林海,是個避暑勝地,秋天有紅葉,冬天有雪景,是觀賞的寶盆,有經濟循環路,248省道橫穿而過。全村有13各村民小組,共385戶,1462人,外出務工586人,空巢老人38人,留守兒童46人,低保戶80戶共134人,五保戶6個……。 |
域內有紅椿溝,故名。解放前,白河縣劃歸湖北省鄖縣,隸屬中廠三呂。1949年解放后,劃入白河縣轄區管理。1951年,紅椿互助組屬二區大雙鄉。1954年,紅椿互助組轉為高級社,屬二區大雙鄉。1956年,紅椿高級社屬冷水區大雙鄉。1958年,紅椿高級社轉為大隊,屬冷水公社大雙管區。1962年,紅椿大隊屬冷水區大雙公社。1984年5月,紅椿大隊屬冷水區大雙鄉。1996年11月,紅椿大隊變更為紅椿村村民委員……。 |
紅椿村位于夏溪東部,東與椒園相鄰,北與石筍村相望,西與建設相連,南與漢溪相接,耕地面積有一千余畝,林地六百余畝。村公所據夏溪鄉十五公里,轄區內有五個村民小組,住戶238戶,居民人口940多人,內有小學、聚居點。村民產業以水稻、玉米為主,副產業茶葉、枇杷、李子、砂仁。村民安居樂業,正在營造一個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努力創建四好文明村。……。 |
(一)基本村情。紅椿村位于馬邊河中游的西岸、幅員面積8平方公里、人口戶數726戶、1893人,民族分布以漢族為主和彝族、苗族。勞動力1080個、常年外出務工180人。季節性務工215人。村衛生室一所位于六組。2013年農民人均收入4523.73元。 (二)產業發展現狀。全村現有耕地1674畝,有林地2700 畝,蔬菜種植130畝。一組野豬養殖、年出售商品豬130頭,一組,五組,七組商品林年出材33……。 |
據傳,此村四個坪曾有許多紅椿樹。1955年,該村曾屬毛坪區解放鄉,1957年,由于三個鄉合并,屬新林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故名為新林人民公社,屬毛坪區新林人民公社紅椿大隊,1984年3月1日恢復鄉體制,更名為新林鄉紅椿村,1992年撤鄉并鎮,更名為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紅椿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紅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