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家場居民點命名而來,清代年建場得名何家場,以此取名為何場。清代形成村落,民國屬四合鄉。1950年屬盧市區魏場鄉。1956年屬盧市區魏場鄉新農五社。1958年屬盧市人民公社魏場管理區何場大隊。1961年屬盧市區魏場公社何場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后,屬九真人民公社周場辦事處何場大隊。1984年至1987年九真建鎮后,屬九真鎮何場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何場……。 |
因何姓居民最早在此居住興建集市,形成村落,故名何場村。自隋大業三年(607)設立京山縣后一直為其所轄,民國屬京山縣第四區。1949年屬潛江縣新一區梁北鄉,為何家場村;1955年7月劃入天門縣,1956年為陳梁鄉何場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曙光人民公社禾場大隊,1961年屬陳梁公社,1975年屬拖市公社何場大隊;1981年恢復禾場大隊,1984年為拖市區何場村,1988年為拖市鎮(鄉)何場村村民委員……。 |
1950年屬彭場區小原村;1958年屬彭場人民公社何場管理區小原中隊,1961年屬彭場區何場公社小原大隊;1975年1月屬彭場人民公社何場管理區;1980年以大隊駐地何家場自然鎮更名為何家場大隊;1984年屬彭場區何場鄉何場村;1985年11月劃歸何場鎮管轄,為鎮政府駐地;2001年何場鎮并入彭場鎮,何場村屬彭場鎮至今。何場……。 |
因地處何場老街而得名。1949年屬永漋八區何場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錢場區三合大隊;1971年原團結大隊解散,一、二隊并入三合大隊為八、九隊;1980年更名為何場大隊;1984年撤大隊改村時更名為何場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何場村……。 |
境內有知名度較高的集場“何場”,1984年,因行政體制改革,設群眾自治組織,故名何場村村民委員會。清屬荊門州平泰村;民國屬荊門縣一區;1949年,新中國成立,屬荊門縣何場鄉;1956年,農業合作化,建立龍泉農業合作社,仍屬何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龍泉農業合作社改為龍泉大隊,屬團林人民公社何場管理區;1961年,隊為基礎,三級所有,龍泉大隊改為何場大隊,屬何場小公社;1984年,體制改革,為……。 |
何場村地處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高何鎮山區,文井江上游兩岸,距邛崍市區36公里,距鎮政府4公里,與火井、南寶及雅安蘆山縣接壤。全村幅員面積6.76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70人,總戶數497戶,有黨員48名,村兩委干部4人,勞動力824人,勞動力人口中外出務工358人,就地轉移勞動力76人,常年從事農業生產390人,有耕地985畝,2000年以來退耕還林1588畝,林地4500畝,森林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