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門村地處安伏鎮東北部,緊鄰葉蓮公路,坐落葫蘆河畔,距鎮政府2.5公里,轄2個村民小組,225戶949人。全村有耕地面積1358畝,果園1200畝,其中花椒800畝,蘋果400畝,花椒和蘋果成為本村的支柱產業。2021年,溝門村被確定為縣級鄉村建設示范村,鎮村緊扣“五大振興”,著力打造外有“顏值”、內有“涵養”的生態宜居新村莊,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因地處山溝口,故名。1949年初屬朱圉區為古坡鄉;1958年劃入磐安公社;1961年設古坡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為古坡鄉溝門村民委員會;2016年撤鄉改鎮為古坡鎮溝門村民委員會至今。溝門村……。 |
溝門村是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龍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620524109201。 |
因村駐地陽山溝溝口而得名。解放前屬峰迭鄉轄。建政時屬峰迭區峰迭鄉所轄。1956年建龍江高級社。1958年為峰迭公社溝門大隊。1983年恢復鄉級建制改稱溝門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溝門村……。 |
因位于一道山溝的溝口,故稱作碓窩溝門,后改為稱溝門村民委員會。民國時期實行保甲制。1949年稱碓窩溝門村,屬甘泉區李子鄉;1953年屬天水縣第十四區(娘娘壩區);1958年公社化后,為望天大隊下轄居民點,屬娘娘壩公社;1962年屬李子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后,從望天村分出,設溝門村民委員會,屬李子鄉;2003年12月撤鄉并鎮后,屬娘娘壩鎮;2005年5月撤銷望天村并入溝門村,名稱沿用至今。溝門村……。 |
原名叫“簸箕溝門”,因古時當地人以古法淘金而得名。后人將其叫撰為“跛子溝門”.為了簡便而改稱為溝門。1956年6月設父坪鄉屬父坪管轄。1958年8月村改社時屬父坪大隊管理,屬羅壩公社。1964年5月屬崖城公社管理。1983年設鄉建制時設立了溝門村。溝門村……。 |
解放前屬耳陽鄉管轄,1958年成立茶埠公社屬茶埠公社管轄,1982年12月更名茶埠鄉屬茶埠鄉管轄,1983年改設溝門村委會,2002年更名為茶埠鎮屬茶埠鎮管轄沿用至今。溝門村……。 |
溝門村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四臺嘴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709200210。 |
亦名缸窯溝門,從明清時起,該溝內就建窯燒制大缸,名缸窯溝,因處溝門,得名缸窯溝門,后簡稱溝門。溝門村位于縣城周邊,距縣城2公里處,西與下坎子村毗鄰,東與大馬溝村毗鄰,北與溝里村毗鄰,全村總面積2.12平方公里,土地面積554.9畝,其中耕地面積68畝,林地486.9畝,五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371戶,總人口1356人。……。 |
溝門村委會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勞動力充裕,產業以種養業為主,是傳統的農業村。全村總戶數為173戶,人口508人,設施齊全,有線閉路電視、上網寬帶覆蓋全村,交通便利。……。 |
溝門村位于東卯鎮東部,距鎮政府1公里。全村有7個自然村,351戶,854口人,常住189戶432人。……。 |
溝門村是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龍泉寺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503201209。 |
因在一溝門之外,故名溝門。“門”這個字的意思指門的外面。1947年屬洛南縣三區。1949年屬洛寧縣六區。1950年屬七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興華人民公社溝門大隊。1984年改社為鄉,大隊改村委會,為溝門村民委員會,屬興華鄉。2011年,為溝門村民委員會,屬興華鎮。溝門村……。 |
本村三面環山,溝口是村民出入的必經之路,較為寬闊像大門一般,故名。北魏年間,屬東亭縣,歸司州河南尹管轄。唐先天元年(712)屬伊陽縣。五代屬河南府。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屬嵩州。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屬舊縣里。1947年屬大章區。1951年成立農村合作社。1955為高級社。1958年成立溝門生產大隊,屬舊縣分社林場。1975年屬舊縣分社。1984年為溝門村民委員會,屬舊縣鄉。1999年5月……。 |
溝門村是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朝陽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210323119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