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村是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都京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303006999。 |
共和村位于興文縣僰王山鎮東南方向,距縣城23公里,幅員面積 6.2 平方公里,轄 18個村民小組, 928戶、 3530人(其中:苗族同胞17戶、85 人,占全社區總人口的2.41%),全社區享受城鎮低保 82 人,五保戶11戶,貧困戶 123戶463人,貧困發生率為13%。黨員65人(其中女黨員10 名,45歲以下黨員 18名,高中及以上學歷黨員16名),預備黨員2人,入黨積極分子6人,黨員困難……。 |
當時有個小學校名叫共和小學,是當地老百姓共同出力,出錢建的小學,后以共和取名為村名。1949年是底堡鄉金龍管理區。1956年為卷橋人民公社第三大隊。1982年為卷橋公社共和村。1992年為幸福鄉共和村,2019年撤鄉并鎮并入沐溪鎮,為沐溪鎮共和村村民委員會。共和村……。 |
共和村是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602107999。 |
共和,指撤銷的共和鄉,故名。2020年福坪寨村和銀寶村合并為共和村(閬府函〔2020〕55號)。文崇埡村……。 |
建國初,取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睦相處之意,遂以“共和”名為村名。1951年屬雅安縣上里鄉,1958年為上里人民公社共和大隊,1983年為上里鄉共和村,1992年為上里鎮共和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共和村……。 |
共和村是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嚴道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511822100999。 |
1951年建政時,根據共和國取名共和村,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改名共和管區,1963年改為共和大隊,1984年改為共和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5月12日村級建制調整改革與香林村合并,命名為共和村村民委員會,辦公地點設在原共和村活動室。共和村……。 |
寓意民主共和,故名。1909年屬于忠義鄉,1940年為五里鄉13保,1951年為祥嘉鄉民益村、共和村,1954年為民益生產社,1958年為祥嘉公社3大隊,1980年為共和大隊,1984年為祥嘉鄉共和村,沿用至今。共和村……。 |
100、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新橋鄉共和村 “共和”寓意共同繁榮、和諧,故名。解放前期,共和村稱上團,解放初期更名為共和村,該名一直沿用至今。共和村……。 |
101、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共和村 表達共同走向和平的美好愿景,故名。1984年恢復磨西鄉同年設立杉樹坪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撤銷杉樹坪村、堡子村,設共和村。共和村:轄5個村民小組,距離瀘定縣56公里,距離磨西鎮政府3公里。戶籍人口346戶,1029人。耕地地面積1163畝!。 |
102、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申果莊鄉共和村 1949年解放后,解放軍部隊在此駐軍一段時間。當地彝族同胞期望同漢族共同生活、和睦相處,故名。1992年建村,村名沿用至今。共和村……。 |
103、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錦屏鎮共和村 農業合作化初期此地曾建共和農業合作社,遂沿用此名。該村解放前屬中城鎮22保,1950年解放后屬兩合鄉、共和村,1958年公社化后屬錦屏公社共和管理區,1961年體制下放后為共和大隊,1984年更名為共和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經屏山縣人民政府批復,撤銷共和村、平和村,新設立共和村,確定為二類村。建制村范圍為原共和村、原平和村,辦公地址設在原共和村村委會。共和村面積1.2平方公里,轄7個自然村民小組……。 |
104、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奇峰鎮共和村 奇峰鎮共和村位于奇峰鎮中部,東與石城村相鄰,西與柿子村隔河相望,南與玄灘鎮毗鄰,北與大江村接壤,轄區面積為5.8平方公里。北邊有云錦至福集的縣級公路,交通便利;西邊有潺潺流淌的馬溪河,風景優美。地形地貌主要以淺丘為主,海拔在300—400米之間,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半濕潤性氣候,自然地理條件優越,F有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居住用地外,大部分為耕地和林地。有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050人,黨員9……。 |
105、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新店鎮共和村 象征著民主團結,共同創造美好生活。1958年屬新店公社;1966年為共和大隊;1978年區域劃分,由富順縣劃歸自貢市;1984年大隊改村成立村民委員會,稱共和村;2019年共和村與新店村合并,設立共和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共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