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孫村:位于青云店鎮東南3公里處! |
東孫村東孫村位于容雄公路北邊,全村200戶,875人。村支兩委成員4人,黨員33人,分為3個黨小組。耕地625.56畝,村內機井12眼,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及花生和棉花等經濟作物。隨著經濟發展,村內涌現小規模加工攤點數家,從業人員500人,經濟發展和諧穩定。……。 |
東孫村位于黃驊市城區正南方向,滄海路以南1.8公里,南鄰307國道1.3公里,北鄰地方鐵道,東鄰苗莊子村,西鄰趙孫村,北借道通行進入市區。村莊呈極其不規則形狀散布在1400畝地的面積上。地方鐵道、朔黃、黃萬、黃大、(石衡滄港城際)5條鐵路“亂穿”使原村莊格局成了無法改變的弊端!村莊坐落屬交通嚴重閉塞區位。全村有1148戶,房屋1640棟,磚混結構房屋750棟其他房屋是傳統的土房,全村在冊人口320……。 |
東孫村位于鹽山鎮南4公里處。明崇禎元年(1628年),孫氏由趙毛陶(今屬海興縣)遷此立莊,以姓氏取村名孫莊。分東孫莊和西孫莊兩個行政村!。 |
東孫村位于常莊鄉政府駐地東北角,東臨馬販村,北臨孟店鄉東、西小盧村,南臨劉春奎村,西臨小馬村。現有住戶117戶,人口537人,耕地面積973畝,黨員20名。……。 |
為元代時董姓創建,原名董莊。明朝末年,孫氏三兄弟從山東省壽張縣孫集村遷至此地,分東、西、中三處居住,經多年的生息,形成了三個聚居村落即東孫、中孫、西孫。為東孫。原屬山東省壽張縣。1949年屬平原省壽張縣二區。1952年屬山東省壽張縣二區。1958年為壽張縣侯廟公社東孫大隊。1961年為壽張縣后方公社東孫大隊。1963年為壽張縣侯廟區東孫大隊。1964年隨侯廟區并入范縣,隸屬河南省。1968年為范縣……。 |
明末孫姓從山西遷此建村,以崇興寺為界,東莊為東孫家,西莊為西孫家。清代屬扶溝縣韓寺營地方。民國年間屬扶溝縣北區(白亭)。1949年屬扶溝縣二區(白潭)。1958年設東孫家大隊,屬白潭公社。1983年改為東孫家村民委員會,屬白潭鄉。1996年屬白潭鎮。東孫村……。 |
東孫村 位于街道南部,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益文。2010年底全村有78戶,268口人,耕地面積572畝。種植糧食300.9畝,棉花509.5畝,果園63.9畝。糧食總產14600噸,棉花總產71噸,果品總產191.7噸;豬存欄443頭,禽類存欄27094只。該村主要產業是種植業、養殖業,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6.17萬元,人均純收入9368元。店子村 位于街道南部,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
東孫村。位于張店新區西郊,總面積128萬平方米,346戶村民,人口1140人,黨員42名,1416.5畝耕地,126畝林地,農民人均收入11526元,村內有8家企業。投資2萬余元更新電纜,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入!巴她g安康工程”;按時發放現役、-補助費,定時走訪困難戶,并給予適當幫助。投資1萬余元更換村內路燈56盞,解決了村內照明;《東孫莊園》帶動了東孫村的果樹種植;3家家禽加工業戶,帶動了該村養……。 |
東孫村位于水落坡鎮西南部有人口315人,94戶,黨員15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了,隸屬于大孫辦事處,多以外出打工和務農為主……。 |
東孫村位于鎮駐地以東2公里處,曹興公路南側。現有人口429人,共126戶,耕地850畝。農業主要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工副業主要有廢舊金屬收購以及草柳編加工、汽車運輸等。村內現有規模企業7家。2011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3萬元。全村共有黨員24名,其中建國前老黨員一名。近年來,在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中,通過各聯系單位的幫扶和村里的努力,打井、修路,為三條主要街道安裝路燈,實現亮化,得到了黨員和村民代……。 |
東孫村是山東省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崔寨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125003238。 |
東孫村地處泰山腳下,屬丘陵山區,全村70戶,235人,黨員12名,村兩委干部3人,全村土地面積總計370畝,其中桑園50畝,經濟林80畝。 由于地處丘陵山區,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植桑養蠶業,現在由于受經濟收入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村集體增收和農民增收的途徑很少,下一步借助104道路改線的良好時機,發展三產服務業,同時抓好種植結構調整,發展養殖業和養蠶業,盡快使農民增收,達到富裕,建設和諧、新型的農村。 ……。 |
東孫村是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韓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126110219。 |
東孫村是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姚寨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524107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