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內洞橋而得名,境內一溪溝邊有一巖洞,溝面自生石橋,人稱洞橋,故名。1953年,成立洞橋村,隸屬洞橋鄉;1955年,并入龍霧鄉;1958年,更名為洞橋區隊,并入雙龍公社;1961年,更名為洞橋大隊,劃歸龍霧公社;1984年,更名為洞橋村,隸屬龍霧鄉;2004年,新立村并入,隸屬龍霧鄉;2005年,撤龍霧鄉,并入雙龍鎮管轄至今。洞橋村……。 |
1958年為洞橋大隊、洞溝大隊、廟埫大隊。1984年撤區并村時將三個隊合并成一個村,取名洞橋村至今。洞橋村……。 |
洞橋村是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長土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510303003999。 |
清朝時期村有石拱橋,為弓形洞橋,后橋北,橋南都有村民居住,稱為上洞橋村與下洞橋村,2018年兩村合并得名洞橋村。上洞橋村:1951年稱山岙鄉第3村,1956年山岙鄉并入石橋鄉稱石橋鄉和平社,1961年稱石橋人民公社上岙大隊,1981年稱上洞橋大隊,1983年稱石橋頭鄉上洞橋村,1985年稱石橋頭鎮上洞橋村;下洞橋村:1951年稱山岙鄉第3村,1956年山岙鄉并入石橋鄉稱石橋鄉和平社,1961年稱石……。 |
村內有一座唐荔橋即洞橋,故以橋名命村名洞橋村。民國36年(1947)至解放初屬三浦鄉。1950年6月為淹浦鄉四村、五村、七村、八村。1956年2月并屬師橋鎮。1959年2月屬淹浦管理區。1961年11月為淹浦公社四、五、七、八大隊。1981年7月分別更名為淹浦公社虞家、施家橋、東羅、洞橋虞家大隊。1983年9月為淹浦鄉虞家、施家橋、東羅、洞橋虞家村。1992年5月并屬師橋鎮。2001年2月村規模調……。 |
洞橋村地處定海老城區東郊,東鄰檀東社區和小洋岙村,西連長崗山村、檀香社區和昌東社區,南瀕解放東路和新橋路,北靠長崗山森林公園腳下,屬“城中村”。區域面積約2.5平方公里。村內昌洲大道、定沈公路貫通,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分為四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劉家塘、新橋、鄔家塘、洞橋頭、賀家塘、六份頭、外山頭、陸家灣)。到2014年底共有村民440戶,1150人,暫住人口850余人。有耕田20畝……。 |
洞橋村以橋為名,位于寧波市之西南,相距23公里,西距鄞江鎮3公里,東距洞橋鎮政府2.5公里。洞橋村由五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河北、河南、吳家莊、前王畈、攔浦堰,村域面積達1.6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579戶,人口數1378人,耕地面積1650余畝。洞橋村歷史悠久,從村內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時期時代已有人類文化。自唐開始至明清時代,建有十大名勝古跡:即二橋(洞橋、惠明橋)、二堰(上河堰、攔浦堰)、二廟、……。 |
洞橋因橫跨于葛溪支流里仁溪上,故又名里仁橋,諧稱里人橋。然而,里仁橋,不如洞橋通俗,地方土著都喜歡稱洞橋,故而出名。久而久之,橋亦成了集鎮的標志。據傳,洞橋的建造,與石羊先生及他的后裔有關。石羊先生徐明德好學,常到萬市購買書籍。一天,大雨過后,他又去萬市買書,走到離石羊村三里路的里仁塢口,被里仁溪的大水擋住去路,正無奈之際,他看到溪旁邊有只抲魚用的腰子桶,于是就叫對面一位也想過溪的人幫忙,用繩子拴……。 |
因村南有一座古拱石洞橋得名。洞橋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洞橋村,屬洞橋鄉,1958年為洞橋生產隊,屬大田人民公社下晏管理區,1961年建立洞橋大隊,屬下晏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稱洞橋行政村,屬下安鄉,1992年5月屬東塍鎮;里冬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里冬村,屬洞橋鄉,1958年為里冬生產隊,屬大田人民公社下晏管理區,1961年建立里冬大隊,屬下晏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稱里冬行政村,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