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縣城關鎮東風村地處縣城東南1.5公里處,是2008年由原后馬村和王行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全村轄13個自然莊,23個村民小組,人口4739人,耕地4670畝。水陸交通便利:308省道、城南快車通道、利闞河穿境而過。教育基礎設施完善,境內有東風幼兒園、王行小學。基礎扎實:全村黨員75人,兩委班子6人;有標準化村室一座,標準化村級衛生室、計生服務室、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室等服務設施齊全。一年來,在城關鎮黨……。 |
東風村位于東至縣洋湖鎮東南部,離鎮政府7公里,距325省道1公里,東與高山村臨界,南于石臺交界,西于葛公鎮大源村接壤,北于電龍村相鄰。全村共382戶,總人口1489人,有黨員35人,轄13個自然村,其中庫區內三個村民組(東坑、茶園、中段)。黃盆河三大支流之一——烏沙河發源于我村,河流落差較大,適宜小水電開發,境內已有兩座水庫及發電站。我村地域面積2428公頃,主要已山地為主,擁有國有原始森林400……。 |
因1965年四清運動時改為東風,沿用至今,又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東風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廢除保甲制度,改為自然村莊;之后改為永安、楊團兩個農業初級社;1958年建永安、楊團兩個大隊,屬連江人民公社;1965年永安大隊改為東風大隊,屬連江人民公社;1985年10月公社改鄉,大隊改村,改置東風、楊團兩村;1992年撤并鄉鎮,設立連江鎮,兩村屬之;2007年村級區劃調整,東風、楊團兩村合并成立新……。 |
郊區灰河鄉東風村地處長江北岸,與無為縣相鄰,銅(陵)無(為)公路貫村而過,交通便利,是安徽省確定的全省“千村百鎮”建設工程試點示范村之一。2010年獲得“安徽省新農村建設優秀村”稱號。 全村現有20個村民小組,456戶,1881人,其中勞動力946人,黨員39人。版圖面積2.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50畝。2010年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230元。全村的主導特色產業是葡萄種植業,現種植面積已達千……。 |
東風村位于高郵湖畔、仁和集鎮之北,東有沙湖塘,南與界牌社區為鄰,西臨洋湖,北止高郵湖,界萬路走其境內,撇水河縱橫交措,有排澇站3座,防汛地段長30公里,屬典型的圩區村。 東風村由原東風、徐莊、沙湖三村合并,村部座落在原東風村部,現有29個村民小組,867戶,3120多人,計稅面積4745畝,擁有玩具企業6家。2007年人均收入4520元,新成立的村兩委班人,緊緊圍繞群眾的期望,建設社會主議新農村,……。 |
東風村共有21個村民小組,1804戶,6483人,計稅面積5151畝,水面面積為923畝,可養面積565畝。東風村有一家著名的礦業公司:安徽馬鋼羅河礦業有限公司。它是由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與安徽廬江龍橋礦業公司共同組建的合資企業,2005年12月正式注冊登記,首批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雙方出資比例分別為55%和45%。羅河鐵是特大型礦山,已探明儲量:鐵礦5億噸、石膏4119萬噸、硫鐵礦303……。 |
東風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南部,面積約6平方公里,東臨閘河,西臨濉河,101省道和符夾鐵路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本地區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投資開發的好地方。東風村東鄰黃營村、北接宋疃社區、南至古饒社區、西與古饒鎮隔濉河相望。東風村于2007年區劃調整由由原王樓村、馬務山村合并而成,下轄馬務山、東趙莊、董莊、黃灣、西趙莊、劉莊、徐莊、王樓、大周莊、小周莊、馬莊、王樓、瓦房等13……。 |
東風村位于泗縣大莊鎮東北部,104國道東側,北與江蘇省睢寧縣接壤,東、南和瓦坊鄉交界,西與本鎮王官村、大莊村毗鄰。東風村成立于2008年5月,由原安朋、三楊、許超三個村合并而成,下轄28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6970人,耕地9429畝。村黨總支現有黨員123名,下設農林、企業、養殖三個支部。村兩委干部10人。 一、發揮選派單位優勢經省國土資源廳選派干部朱明亮積極爭取,一個投資4000萬元的土地整理項……。 |
東風村位于蚌埠市東側,北臨淮河,東與鳳陽縣交界,蚌長路貫穿東風村而過,屬長淮衛鎮管屬,全村現有人口3278人,總戶數930戶,全村勞動力資源1960人,實有耕地4000畝,人均占地1.2畝,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現有民營企業3家,吸納了東風230人在其就業,2008年人均收入3200元。 2008年經過全體村民、黨員選舉成立了新一屆東風村兩委班子,東風村現有黨員43人,6個黨小組,流動黨員2人,……。 |
原名東冶塘,后因地處洪鋪鎮東部更名為東風。1958年,為東冶塘大隊;1962年改為東風大隊,屬洪鎮人民公社委員會;1984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為東風村村民委員會,屬洪鎮鄉人民政府;1992年撤區并鄉設鎮,屬洪鋪鎮人民政府,地名沿用至今。東風村位于洪鋪鎮東北部,下轄25個村民組,共563戶,共2185人,其中農業人口2099人,黨員31人。該村耕地面積369公頃,水域面積34公頃,林地面積85公頃……。 |
東風村 東風村座落在時村集北側,占集市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橫跨奎河兩岸,由東風、梁橋、大橋三個自然莊組成,耕地面積3675畝,現有人口4492人,13個村民組,黨總支下設三個支部,1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0人。近年來,村黨支部一班人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帶領村民走上富裕路,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該村建有全省第一家村級黨員關愛中心,村集體經濟積累已達近百萬元。兩年來,先后被評為全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 |
東風村委會社區簡介: 我轄區東臨東葦路、北臨東壩鄉后街村、西臨東壩鄉西北門村、南臨東壩中路,我轄區共有農民1011戶,總人口有2013人。我轄區有計算機工業學校、北京市第十六中學、東壩中心小學和東壩醫院,周圍公交線路為672路由郁金香花至燕莎橋南乘車時間早6:10—晚10:10、989路由馬坡至四惠乘車時間早8:00至8:00、350路由曹各莊至東大橋乘車時間早5:00至晚22:00、433路由東……。 |
13、重慶市長壽區萬順鎮東風村 1961年建大隊時,取“東風壓倒西風”之意,名為東風大隊,以“東風”為村名。1949年為萬順鄉10保,1950年為萬順鄉10村,1958年為洪湖(區)人民公社4管區4連3排。1961年為萬順公社東風大隊,1984年為萬順鄉東風村,1993年為萬順鎮東風村。2004年合鄉并鎮將三元村并入東風村,沿用至今。東風村……。 |
14、重慶市彭水縣桑柘鎮東風村 古語有云“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故以東風為村名,希望當地快速發展、繁榮昌盛。1949年前為桑柘鄉第三保轄地。1951年民主建政時,從第三保分出置為東山村,隸桑柘鄉。1953年冬,析桑柘鄉西部置新建鄉,村隨劃,1956年1月,廢新建鄉歸桑柘鄉,村復隸。1958年,改稱為東山大隊。屬桑柘人民公社。1972年取乘東風之意更名為東風大隊。1984年1月,東風大隊改稱東風村,隸桑柘鄉。2001年隨桑柘鄉并入……。 |
15、重慶市忠縣黃金鎮東風村 取東風壓西風之意,故名。民國時為巴營鄉14保,1951年為黃家鄉廟嶺村,1953年為松嶺鄉廟嶺村,1956年為黃家鄉廟嶺村,1958年為黃家公社東風大隊,1984年設立東風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原坡嶺村并入東風村。東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