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村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中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323107253。 |
大峪村是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經濟開發區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328001211。 |
大峪村地處陽城沁水兩縣交界處,位于芹池鎮西北端,村子坐落在沿臨沁線公路兩側,是一個傳統的純農業村。全村300余口人,110戶,耕種著800畝土地,通過新農村規劃和建設,使全村5個自然莊合并成共有三條街道的主村,每條街道長600米。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安排部署下,大峪村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農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人均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
地處黃河沿岸和南山的關隘要道,故稱大峪。大峪村居民依法選舉產生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因村委會駐大峪而得名。1953年—1955年成立初級社,1956-1957年轉為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大峪生產大隊,1984年成立大峪村民委員會。并一直沿用至今。大峪村……。 |
該村地處山谷,又較之別開闊平坦,得名“大峪”。因該。1949年至1952年屬沁源縣第五區,1953年至1955年屬沁源縣第五區大峪鄉,1956年至1957年屬沁源縣黃段鄉,1958年至1983年屬沁源縣王陶公社,1971年4月14日王陶公社劃歸介休縣,屬介休縣轄,次年復歸沁源縣,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設,將大峪大隊改為大峪村委會,屬沁源縣王陶鎮轄至今。大峪村位于王陶鄉的西南部,全村總戶數17……。 |
大峪,因此地北處牙岔山,西處老鋪山,東臨佛爺山,中間是條大溝,人們根據該村地形,認為峪字,其意山谷,比較合適,故名。明清時期實行都里制,屬雄山鄉亨順都,下轄四里有七村:行馬莊、北琚寨、南琚寨、橫河、河下、大峪、西蠻掌。并設大峪集,系一地經濟、文化、交通、政治中心。民國,在明清四鄉(太平、五龍、雄山、八諫)基礎上實行編村制,也稱區村鎮制,屬縣三區(駐地蔭城)琚寨編村、為主村,南琚寨、霍村、安則上(安……。 |
大峪村位于平定縣城西1公里處,與新建廣陽路、西外環相連、交通便利。全村總面積1.5平方公里,現有660戶,1290人。其中:農業人口1266人,耕地面積1153.8畝。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421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9605元。大峪村文化底蘊深厚,成立了平定縣張三漠歷史文化研究會。產業原有煤礦、硫鐵礦。隨著資源的枯竭、逐步轉型,先后引進了金得蜂蜜有限公司、華通集團健身器材項目,實現了經濟結……。 |
大峪村是清源鎮最北的山區小村,相隔北至晉源區疙瘩村,南至馬峪鄉李家樓,東至毛兒梁村,西至馬峪鄉迎南風村、澗溝村。全村總戶數120戶,總人口335人。全村總面積約1.3萬畝,村莊及道路面積500畝,耕地面積336畝,主要以種植葡萄為主導產業,退耕還林地246.81畝,荒山荒坡面積1918畝,荒山荒坡承包地1萬畝。集體經濟收入全年捌千元整,人均收入7620元,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村級組織建設方面:支部1……。 |
從1950年底開始,國家制定《鄉(行政村)人民政府組織通則》等一系列法令,基本上確立了區村或區鄉建制的兩級管理體制。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將上述兩級建制中的行政村和鄉統稱為鄉,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農民基本參加了合作社,高級社的區劃基本與行政村相吻合,行政村逐漸與合作社合并,形成了“政社合一”的村級組織。1984年,民政部制定下發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條例(草案)》,明確村委會……。 |
大峪村是天津市薊州區馬伸橋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20119103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