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有大灣和桐子園諧音名大同,故而。清屬大寧縣通城里五甲天星觀。民國時屬第三區白趕鄉。1961年區劃調整后成立大同大隊。1984年改為大同社區,成立大同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大同社區……。 |
1933年該區域原屬大同鄉,故名。1982年4月以前屬城關鎮東街居委會,1982年4月成立大同居委會,2002年1月更名為大同社區居民委員會。大同社區……。 |
因居委會以前在大同路172號辦公,故名。乾隆三十四年(1769)屬二十一都岐西下、新和保。清道光十八年(1838)屬城內懷德社岐西下、附寨社新和保。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屬懷德、新和保。1948年屬大同保、新禾保、開蒙保。1950年3月屬新禾、大同、開南(開蒙)保。1953年改街政。1954年底屬廈禾、大同街政。1955年3月屬大同、廈禾街道。1958年6月屬鷺江街道開元中段、大井、大同居委會……。 |
以寓意取名,義為大家同心協力搞好生產,故名。1956年成立大同高級社,1958年成立大同大隊,屬城關公社,1984年改為居委會,地名沿用至今。大同社區……。 |
民國時期為鰲陽鎮大同保,村以此命名。1958年為英超人民公社與鰲東合并為鰲同大隊。1965年撤區并社,劃歸為城關鎮設大同大隊,1984年體制改變,城關鎮改為鰲陽鎮設大同村委會。2003年轉為大同社區居民委員會。大同社區……。 |
因該社區位于大同路,故名。1943年-1949年屬石寶鎮大同保。解放初建鄉屬華豐鄉所轄,1980年屬華豐鎮,1984年改稱居委,后由原大同居委會和農林居委會整合而成,建于2002年11月,命名大同社區,地名沿用至今。大同社區……。 |
因早期大同大隊遷入市區大同路,村委會成立便以大同名命名,村改居后沿用此名。原是市區大同居委會,1955年將農業戶劃出成立農業高級社,社名沿用。直屬市委農業部,市府農業局,1958年9月劃歸市郊公社,建立大同大隊,1960年大隊遷入市區大同路,1978年遷往小坑頭村,1984年改稱大同村委會。2020年6月3日改為大同社區居民委員會。大同村!。 |
引用孫中山名言“世界大同”的大同二字,故名。1988年5月成立大同居委會,2002年更名為大同社區居民委員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大同社區位于揭西縣縣城的中心,轄區內有3500戶,共11300人。該社區大部分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社區共有5名干部,社區黨支部共有黨員29名。揭西縣婦幼保健院位于本轄區內!。 |
相傳始祖程氏于南宋咸淳(1265-1274)年間從南雄珠璣巷南遷此地,因見灶崗上有一高大的梧桐樹認定為吉祥地,遂定居下來取名“大桐”。后南海康有為提倡“大同學說”,遂更名為大同,故名。民國16年(1927年)屬一區大桐堡。1935年為大同鄉。1953年屬九江區大同南鄉。1957年撤區并鄉時屬西南鄉。1958年9月,為九江公社大同大隊。1961年8月調整社隊規模,成立大同公社,分設綠涌、柏山2個大隊……。 |
大同社區是廣西百色市右江區龍景街道下轄的社區,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51002002008。 |
大同社區隸屬于柳州市柳南區柳石街道辦事處,管轄面積約為0.3平方公里,轄區范圍從文筆路中段二空圍墻與文筆路僑家二巷交匯處向東,經維新巷、大同巷至谷埠路1號交匯,經北至大同巷二里125號與佳力電機公司宿舍圍墻交匯,再經南向西至文筆路僑家二巷處止。轄區內現有住戶1236戶,總人口約4000人,退休人員約400名;有一所基督教堂、一個市場、兩所幼兒院,屬混合型社區。社區內設大同社區黨支部委員會和大同社區……。 |
大同社區位于美麗的邕江之濱,面積0.12平方公里,東鄰南寧市商業繁華地段,南瀕宏偉的民生廣場,北臨新興的人民西路,綿延的堤路園沿區而過。大同社區是由南寧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WTO世貿商城等3個單位和45個純居民小組組成的混合型社區,居民3185戶,9549人,F有黨員111人,支部于2005年11月23日成立黨委,下設7個黨支部。近年來,社區黨支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統一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 |
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1438戶,5120人,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近幾年修建通村組公路30多公里,其中已硬化4.5公里;擁有水果1000余畝,雜竹發展近9000畝,生豬存欄可達5千頭,家禽養殖2千羽。--人口總數:5076人農業人口:5050人非農業人口:26人--行政區面積:232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68.0畝--主要民族成分:漢族,苗族發展口號:--所轄村: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生……。 |
大同社區東至解放南路,人民路,南至平等南路、花果路、金山路,西至迎賓路,北至中山西路。 大同社區居民委員會隸屬于金南街道,辦公地點位于大同路。總戶數為1918戶,總人口為4863人,民族有漢族、布依族、苗族?偯娣e為0.21平方千米,經濟來源以城市就業、自主創業為主。 境內有郵政銀行、農村信用社、貴定第二中學、貴定第三小學、縣中醫院。……。 |
因此處是以前大同巖鄉的辦事處,故得名大同社區。1949年,屬一區管轄。1968年,屬城關鎮區級鎮管轄。1981年,屬思唐鎮管轄。1984年社改鄉,屬思唐鎮管轄。1992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思南縣進行“建鎮并鄉撤區”工作,同年10月,撤銷思唐鎮、河東鄉、雙塘鄉、龍江鄉、大同巖苗族土家族鄉,合并建立思唐鎮,屬思唐鎮管轄。2007年4月,縣人民政府下達《關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復》,全縣開展撤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