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原有一條比較大的水溝,常年流水不斷,得名大水溝。原為巴縣管轄,1952年設大水村,1958年改為大水大隊,1981年改名大水溝大隊,1982年更名為大水溝村并設村民委員會。1995年劃歸沙坪壩區。大水溝村……。 |
大水溝村大水溝村大水溝村……。 |
大水溝村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78%。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形成了山、水、林、田、路配套的田園風光。村內修建了兩處宣傳和教育的文化墻,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農村發展、鄉風文明、孝老愛親等內容;修建有6處文化休閑活動廣場,經常開展“四新”競賽、“六爭六評”、“五星級”文明戶評選等各種創評活動和文化體育活動。對全村的核桃樹加強綜合管理,新栽植櫻桃、杏樹等經濟林果4000多株,利用荒地流轉種植……。 |
東關辦大水溝村共有562戶,總人口2701,其中農業人口2643人,非農業人口58人,耕地面積1200畝,全村轄區總面積2平方公里,2010年人均占有糧食236公斤,人均純收入2305元,經濟作物有西紅柿、山藥、草莓、早熟玉米等。由于該村是傳統的農業村寨,落后的農業經營模式一直未得到改善,制約著該村的經濟發展。勞動者素質不高,對農業科技投入少。該村無集體經濟,農業基礎設施還是一片空白。由于農村經濟……。 |
大水溝村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寨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20628105999。 |
大水溝村全村總面積8997畝,村莊占地面積80,耕地面積218畝,林地面積5078.9畝,退耕還林面積688.4畝。全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2018年人均純收入9604元。 ……。 |
村位于河溝旁,山洪暴發水勢很大,故名大水溝。清屬東四里。1927年屬東區。1949年屬四區。1956年屬仁村中心鄉仁村鄉。1958年建立大水溝大隊,屬仁村人民公社。1961年屬仁村區仁村人民公社。1962年撤區屬仁村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鄉,改稱大水溝村民委員會至今。大水溝村……。 |
大水溝村是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青椅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10624112201。 |
1958年為秦家壩公社大水溝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改為秦家壩鄉大水溝村,并設立村民委員會,1996年為徐家坪鎮大水溝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鄧子院與大水溝村合并后命名為大水溝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大水溝村……。 |
大水溝村是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石灣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10803101999。 |
大水溝村是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西瑤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3427106999。 |
境內有一水流較大的山溪,故名。約在解放后1954年為老營公社三大隊(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經過1966年文革,在1986年更名為老營鄉甘家溝村民委員會(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至今。大水溝村……。 |
因境內有一條流量較大的水溝,得名大水溝。1951年命名為大水溝鄉;1969年更名為大水溝管理區;1978年更名為大水溝大隊;1984年更名為大水溝鄉;1989年更名為大水溝行政村;2000年村更名為大水溝村民委員會,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大水溝村……。 |
因本村居住地有一條大水溝,水流較大而得名。1980年至1983年稱大水溝大隊,1984年至1987年稱大水溝鄉,屬紅橋區,1988年改稱大水溝行政村,2000年后至今稱為大水溝村委會。大水溝村……。 |
1953年為第四區大樹鄉,1954年為團結區大樹鄉,1958年為團結大樹鄉,1962年為白河區大樹公社,1970年為白河公社大樹大隊,1984年為白河區大水鄉,1988年為白河鄉大水行政村,2000年為白河鄉大水村民委員會,2015年為白河鎮大水村民委員會至今。大水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