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鄉位于安溪縣南部,距縣城50多公里,東面、西北面分別與安溪龍門、虎邱鎮相連接,南與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和漳州市長泰縣枋洋鎮相毗鄰,方圓78.65平方公里。宋代至明清稱為積德鄉新康里,解放后先后隸屬崇新區、西坪區、虎邱公社。1985年虎邱公社改鄉,1987年從虎邱鄉析出設置大坪鄉,轄大坪、萍州、福美、雙美、帽山、香侖、前洋7個村,鄉址設在大坪村內。2003年底,全鄉4130戶,18082人。.……。 |
大坪鄉位于嵩縣西北部,距縣城15公里,東與庫區鄉相接,西與宜陽相連,南與城關鎮壓接壤,北同閻莊鄉為鄰。東西長20。1公里,南北寬5。7公里,總面積99。5平方公里,南北寬5。7公里,總面積99。5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大坪村。大坪鄉原屬閻莊公社。1975年8月經上級批準,成立大坪公社,1984年1月改大坪公社為大坪鄉。全鄉轄大坪、西源頭、東源泉頭、宋嶺、李溝、馬河、常凹、竹園、棗園、流澗峪、白圪、卞……。 |
大坪鄉位于湖北通城縣西北部,離京廣線和京珠高速公路僅30公里,東與雋水鎮毗鄰,東北面與崇陽縣交界,北與湖南臨湘相連,南與石南鎮接壤,西與北港鎮相依。 全鄉面積114.86平方公里。下轄29個村,293個村民小組,14417戶,55227人,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2147畝,其中水田面積30687畝,旱地面積1460畝,山地面積11.4萬畝! ≡撪l資源豐富 景觀眾多。鄂南名山藥姑山綿亙于鄉境西北……。 |
澧縣轄鄉。1956年建大坪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35.52平方公里,人口2萬。鄉政府駐周家坡。1868省道橫貫鄉境。轄玉成、大廟、大新、白塘、群樂、大楊、新生、花云、三湖、大坪、黃堰、孟坪、東岳、中涔1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建材、化工為主。農業主產水稻、棉花、油菜籽。石膏儲藏量頗豐。彭頭山遺址為長江以南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 |
韶山鄉、大坪鄉成建制合并設立韶山鄉鄉因大坪坳得名,位于市境西部。東界韶山鄉,南鄰湘鄉市沙田、龍洞鄉,西連湘鄉市白田鎮,北接湘鄉市金石鄉、龍潭鄉。轄大坪、梅花、韶新、黃田、林家灣、祝贊、韶峰、湘韶和新聯村等9個村,197個村民小組。面積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 670.44畝。總人口14348人,F在是第10屆人民政府和第9屆0委員會。政府直屬單位有黨政辦、司法所、計育辦、農業辦、企業招商引資辦、……。 |
(綜述〕 大坪位于南康市北部山區,東鄰下造鎮(萬安縣)、沙地鎮(贛縣),南連橫市鎮,西接坪市鄉,北界隆木鄉、巾石鄉(遂川縣);贛粵高速公路貫穿境內13.29千米;區域面積108平方千米,耕地1.93萬畝,山地7266.67公頃;轄10個行政村,186個村民小組,5987戶,總人口2.3萬人(女1.1萬人),非農業人口776人。主要農產品有優質稻米、山茶油、大豆、花生等,主要林產品有杉樹、松樹、楓樹……。 |
天全縣轄鄉。清咸豐年間屬東陽鄉,1913年屬福遠鄉,1942年改屬始陽鄉,1951年析置大坪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5.7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0.7萬。國道318線過境。轄大坪、毛山、破磷、任家、大窩、徐家、瓦坪7個村委會。境內有豐富的陶土。鄉鎮企業有采礦、石材加工、運輸等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子。.……。 |
大坪鄉彝語稱為“立末”,含義為壩子,因公社所在地是半山腰的一塊平壩,故名大坪。原屬回龍彎。1950年,屬回龍彎鄉。1963年,設大坪鄉。1972年,鄉改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普格縣轄鄉。1963年建大坪鄉,1972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39平方公里,人口0.4萬。轄團結、躍進、勝利、底古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馬鈴薯、水稻、花生。.……。 |
大坪鄉位于元陽縣東南部,距離縣城南沙98公里,東連金平縣阿得博鄉,南接金平縣金河鎮、銅廠鄉,西靠金平縣營盤鄉,北鄰本縣小新街、逢春嶺鄉。地處東經103°00’至103°10’,北緯220°50’至220°59’之間。國土面積160.4平方公里。全鄉轄十八塘、大坪、太陽寨、蘆山、馬店、靛塘、小寨、三岔河、白石寨9個村民委員會、61個自然村,62個村民小組、78個合作社。全鄉耕地面積17095畝,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