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陳村。因村民委員會位于西陳故名。1973年從東凡生產大隊分出,成立陳村生產大隊,屬大營人民公社。1980年改稱西陳生產大隊,屬大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西陳村民委員會,屬大營鄉。2011年屬大營鎮至今。陳村村……。 |
據清光緒三年(1877),幾家陳姓居民遷此居住,日久成村,取名陳村。1949年屬白沙區。1958年成立陳村大隊,屬白沙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陳村村民委員會,屬白沙鄉。2008年撤鄉建鎮后屬白沙鎮。陳村村……。 |
據陳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靠黃河故道,稱黃河屯,后因臨衛河渡口,改稱陳渡村,簡稱陳村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內黃縣志》載有“陳渡村”。1950年設村。1953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轉高級社。1958年成立陳村大隊,隸屬高堤公社。1984年成立陳村村民委員會,隸屬高堤鄉至今。陳村村……。 |
自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居此地,因當時陳氏人數較多,故而起名陳村。1949年,設立平原省,屬平原省清豐縣第二區。1952年,撤銷平原省,屬河南省清豐縣第二區。1957年,屬六塔鄉.1958年,為六塔人民公社陳村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為六塔鄉陳村村民委員會。陳村村……。 |
陳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陳村。1947年成立陳村窮人協會。1949年改稱陳村農民協會,屬東黎崗鄉。1952年改稱陳村農民委員會。1958年改稱陳村生產大隊,屬永興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常崗村民委員會,屬永興鄉。1995年鄉改鎮,屬永興鎮至今。陳村村……。 |
北宋時,寇準路經陳村,病情沉重,故名“沉村”,后演變為陳村。又因民委員會位于陳村,故名陳村村民委員會。1958年8月,成立寇村生產大隊,屬邸閣人民公社。1963年分設陳村大隊,屬邸閣人民公社。1975年3月屬大崗李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陳村村民委員會,屬大崗李鄉至今。陳村村……。 |
陳村取其陳姓為村名。明屬石道保。清屬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屬第七區。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署,屬第三區。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屬第七區。1958年,為石道人民公社陳村大隊。1961年恢復區建制,屬第二區。1962年撤區恢復公社,為石道人民公社陳村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石道鄉陳村村民委員會,至今。陳村村……。 |
明初,有山西洪洞縣遷此一戶姓陳的人家居住,后人口增多,逐漸成村,故名陳村。1958年,設立陳村生產中隊,屬修武縣人民公社郇封生產大隊。1960年,隨修武縣并入焦作市,屬郇封管理區。1961年,成立陳村大隊,屬修武縣郇封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陳村大隊,設立陳村村民委員會,屬郇封鄉。1996年,屬郇封鎮。陳村村……。 |
相傳村張姓家族原在村東2公里處三道洼居住,村名為三道村,后人口發展漸往西移至現陳村,因此村民趁村,趁是陳的諧音,故得名陳村。1947年8月屬三區。1958年陳村生產大隊屬鐵門公社。1984年陳村村民委員會屬鐵門鄉。1985年撤鄉建鎮陳村村民委員會屬鐵門鎮至今。全村總人口1800人,14個生產組,450戶,全村面積3050畝,森林覆蓋率24%。該村以產業化為主導,種植辣椒1400畝,煙葉350畝,其……。 |
傳明初居民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因陳姓居多,得名陳村。1961年成立陳村大隊,屬喬廟人民公社。1983年改陳村村民委員會,屬喬廟鄉。2017年屬喬廟鎮。陳村村……。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三區元家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歸一區三山鄉和左港鄉,1958年分屬沙堤公社幸福、水北大隊,1962年隸于元家公社三山大隊,1965年并入三忠大隊;1972年復立陳村大隊,1984年成立陳村村民委員會。1989年撤銷村民委員會,組建村公所;1993年11月,撤銷村公所,恢復村委會建制,沿用至今。河上鎮陳村村委會,現有人口1380人,轄10個自然村,11個……。 |
陳村村是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田南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60983108200。 |
陳村:位于東河下村東北側。……。 |
陳村簡介陳村村地處劉樓鎮駐地東部,該村轄4個村民小組,235戶1025人,現有耕地1106 畝。村設1個黨支部,全村共有正式黨員32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名。村里主要發展養殖業和糧食加工產業,目前村“兩委”成員共4人,班子健全、穩定,帶富能力強,村內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實現了機械化,基本實現基礎設施“五通”和村容村貌“五化”,民風淳樸,群眾安居樂業。……。 |
陳村:位于柳疃鎮西北1公里處,含東陳、西陳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