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村位于長嶺鄉北部,距離鄉政府三公里,是典型的山區鄉村。全村總面積158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473畝,山場面積1411公頃,茶葉108畝,新辟高山有機茶500畝,桑園208畝,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全村共有七個村民組,431戶,1518人,其中農業人口1485人,全村60%的農戶依靠農業生產,35%的農戶以外出務工或經商為主。長春村是原新橋村、長春村合并而來,村內有合作醫療定點衛生室。……。 |
長春村位于苗集鎮南7公里,亳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由原長春、大秦兩村合并而成,轄12個自然村(長春、高灣、小李莊、大秦、小秦、魏莊、賈莊、牛莊、韓莊、荒王、王寨、廟東王),31個村民組,轄區總面積6113畝,總人口4000人。村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2006年村級區劃調整時設立長春村黨總支,下設長春、大秦兩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08人。……。 |
洪星鄉長春村是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離洪星鄉政府駐地13公里,區域面積近26平方公里,轄8個自然村,5個村民組,共253戶,常住人口908人,2008年村民人均純收入5021元,是以竹產業、茶業及林業為主的林區。本村范圍內群山起伏,綠水環繞,空氣清新,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不僅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物種資源,還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2008年被評為“市級生態文明村”。近……。 |
據查,因長春村1組龍王廟至3組羊兒埡口是一條長沖,故而得名長春村。解放前是三保,解放后取名長發村;1954年取名前進村,1979年以后改名長春村至今。長春村……。 |
解放前的長春村位于隆盛場西,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二保。解放后,以保為單位成立農民協會。1951年4月,進行基層政權建設,廢除舊的保甲制度,改保為村,改甲為鄰。第二保改為長春村。如今的長春村位于重慶市綦江區東部,地處隆盛鎮西面,東臨新屋村,南接中橋村,西連石梁村北與獅鈴村接壤,村辦公室距鎮政府駐地1公里,距綦萬高速路永城入口10公里,距區城22公里。2001年村規模建制調整時,由原來的瓦房村、長春……。 |
長春村,因其境內長春橋,故名。1951年1月建泗倚村,以境內泗倚河得名;1955年將插旗村并入;1961年析出插旗大隊后為泗河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以境內長春橋更名為長春大隊;1984年改為長春村,因其境內長春橋而得名;2004年9月村組規模調整,由原長春村、插旗村、巖豐村合并為長春村,沿用至今。長春村……。 |
原名長春溝,以此山溝曾有高齡長壽老人得名,故名長春村。1949年前屬青岡鄉第6保。1951年改保置長春村。1962年置長春大隊。1983年復名長春村。2002年撤銷大箐村與虎山村,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長春村,沿用至今。長春村……。 |
原名長村,原古堡內村街較長,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長春生產大隊。1984年8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建立鄉人民政府同時,生產大隊更名為長春村,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1984年,撤銷長春生產大隊,設立長春村民委員會,簡稱長春村委會。長春村……。 |
長春村距縣城40公里,距鎮10公里,自原水泥廠直入,南北直通2公里的一條高低不平,彎彎曲曲的一條4.5米的水泥路直通黃坊村的窮山區。分布5個自然村,全村318戶,1294人,耕地面積疏散在東西兩邊半山排上,1035畝,竹林800畝。全村耕地大部份是山排田,對村民耕作的水利、橋梁、路道及為復雜,在煙草部門的支持下鋪設了部分水泥路及溝圳,至今還存在著不少差距,對村民耕作帶來極大不便。全村民收益靠耕地種……。 |
長春村簡介 仙城鎮長春村,位于汕頭市潮南區與普寧市交界的大南山北側,距仙城鎮西南5公里處,東與東浮山村毗鄰,西同神仙里新鄉以溪為界,南倚大南山,北有深神公路貫穿全境,地處丘陵地帶。全村人口3500人(其中非農人口300多人),分兩個自然村和三個村民小組,現有黨員30名;全村面積3.5平方公里,其中居住面積約0.8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850畝,山地林地面積2450畝,適宜種植水稻、番薯、橄欖、青竹梅……。 |
1961年以前為羊石轄地,1962年6月設立長春大隊,1983年12月并入羊石鄉,1986年12月設立長春委會,1987年1月設立長春村委會,1990年3月設立長春管理區,1998年12月復設長春村委會,沿用至今。長春村……。 |
長春村是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寧潭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50923119203。 |
長春村是廣西河池市羅城縣四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225105219。 |
長春村是廣西賀州市富川縣麥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123105202。 |
長春村位于理化鄉東南面,東與法樂村相連,南與牛場鄉隔河相望,西與新發村接壤,北與果木村毗鄰。全村總面積12.6平方公里,下轄22個村民組,聚居著漢族、苗族、彝族等十多個民族,共2447戶,9450人,其中少數民族3437人。人均耕地面積0.7畝,人均糧食370公斤,人均純收入1150元。全村糧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麥、水稻、高粱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和辣椒為主,是理化鄉烤煙和辣椒的主產區之一。另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