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屬大垌村民委員會。2015年從大垌村委會析出,成立北馬村民委員會,屬官渡鎮,一直沿用至今。北馬村……。 |
北馬村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南6公里處,土質肥沃,以農為主。全村391戶,1605人,黨員56人,兩委班子5人,耕地2706畝,糧食總產量1658噸,棉花總產量4噸,油料總產量37噸,蛋雞存欄34400只,鮮蛋總產量305噸,肉類總產量88噸,經濟總收入5995萬元(工業收入4370萬元),人均生活水平5371元。 ……。 |
辛中驛鎮北馬村位于辛中驛鎮西北2.5公里處北與石門橋鎮汜水村交界。現有人口465人,耕地630畝,人均收入7230元。支部4人,黨員32人,村民代表21人。北馬村建于明代,因位于趙王河沿岸,又0頭,故稱之為北碼頭。后經多年風雨,趙王河被淤平,又因與河南岸南馬村相對,改村名北馬。北馬村原屬何處無史記載,解放后,曾先后屬于惠伯口區、汜水公社、惠伯口公社、惠伯口鄉管轄,1995年合鄉并鎮,北馬村劃歸辛中……。 |
北馬村地處縣城東南10公里處,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距縣城10公里。全村863戶,人口3300人,10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4200余畝。村干部12名,黨員71名。人均年收入5600元,全村勞動力以種植業(玉米、小麥)、汽車運輸、外出務工為主。南水北調工程自村西穿村而過,村民的生活也彰顯了現代新農村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 |
北馬村是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前仙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132207210。 |
北馬村村位于留府鄉政府駐地公里處,耕地面積畝,村莊占地畝,現有人口人,其中黨員人,村支部成員3人,村委會成員3人。……。 |
據查,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楊業父子鎮守邊關,在此屯兵養馬,后繞馬廠建成4個村,時稱馬村,因該村居北,故名北馬。因該村民委員會位于北馬,主要負責該村的村務工作,故得名北馬村民委員會。始建于宋太平興國年間,1947年土改,1952年成立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抱陽山人民公社,1961年屬東馬公社,1984年屬東馬佐鄉,1996年撤鄉并鎮屬……。 |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北馬村簡介北馬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現有人口1500人,耕地面積2500畝,距鎮政府駐地12公里。村民服務中心立足于民,服務于民。村民健身娛樂廣場,豐富村民業余生活,健康村民體魄。 ……。 |
相傳宋代,村北有一條運糧河,河上有碼頭,趙匡胤曾巡游到此。為紀念此事,又因南有南碼(今高陽縣南馬),故取名北碼。后演化為北馬。北馬村……。 |
無極縣東侯坊鄉北馬村位于鄉政府東南,距離鄉所在地2公里,正無公路往南1.5公里。全村共有村民550戶,2150人。黨員46人,耕地面積1850畝 ……。 |
北馬村是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宮村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1022101224。 |
五公鎮北馬村,全村行政面積268公頃,耕地面積216公頃,戶數497,人口1805人,有黨員54人,村兩委成員5人,每年集體收入6萬元,來源為集體地出租。該村制定了村規民約并已上墻。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棚室葡萄產業,傾力打造千畝維多利亞設施葡萄種植基地,為群眾鋪設致富路。……。 |
傳古代這里曾是馴馬練武之地,后形成村落,故名馬村。馬村有二,此村居北故名。北宋《相臺志》錄安陽縣村名有馬村,民國《續安陽縣志》改為北馬村。1949年設北馬村。1958年9月改為北馬生產大隊,屬銅冶公社。1984年改為北馬村民委員會,屬銅冶鄉。1987年8月撤鄉建鎮,屬銅冶鎮,至今。北馬村……。 |
據馬姓家譜記載,始祖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以姓氏取名馬村。因重名,其居縣城之北,更名為北馬村。1949年屬浚縣一區。1958年建北馬村大隊,屬城關鎮公社。1963年屬城關公社。1983年設北馬村村民委員會,屬城關鄉。2001年屬黎陽鎮。2012年屬黎陽街道沿用至今。北馬村位于黎陽街道辦事處西北3公里方位,浚縣城北1.5公里。現有5個村民小組,340戶1380人,耕地面積……。 |
北馬村是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石嘴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20284103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