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觀街位于市中山大街北段,現有土地面積500余畝,區域面積2.5平方公里,810余戶,3160余人,下設10個村民小組。街道黨總支、街委會堅持黨的領導,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為民理念,緊緊依托地域優勢,街道收入主要為租賃,年收入200余萬元,每年為群眾發放米、面、油等福利,老年人每月生活補貼210元,醫療補助每人110元等群眾福利。 ……。 |
白鶴觀村,因境內有一白鶴道觀,故名。三國魏黃元年(公元220年)隸屬于上粉縣高墩山所轄。《明統志》記載房縣編戶十五里,白鶴觀在縣東北二十里,稱白鶴鋪,鋪司一名,鋪兵三名。隸屬鋪司。清同治版《房縣志》載,白鶴堰于城北二十里,屬于白窩保轄;清光緒七年(1881年)隸屬白窩團管轄;民國20年(1931年)賀龍率紅三軍開辟鄂西北革命根據地,白鶴觀村建有蘇維埃村級組織,隸屬于樹亭鄉轄;民國35年(1946)……。 |
白鶴觀村是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車王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623106218。 |
村境內有一地,形若白鶴,曾修道觀一座,名白鶴觀,村以觀名。1949年前屬沿口鎮轄域;1951年改保甲制為村組后,為沿口鄉3村;1958年大躍進公社化時改為衛星公社3大隊;1961年更為沿口公社3大隊;1966年文革時更名東方紅公社3大隊;1971年復名為沿口公社3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命名為沿口公社白鶴觀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改名為沿口鄉白鶴觀村;1987年2月定名沿口鎮白鶴觀村至今。201……。 |
村內有一座道觀,四周樹木茂盛,常棲有很多白鶴,得名白鶴觀,村以觀名,故名。1949年前為芶角鄉12保。1950年為芶角鄉12村。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為芶角鄉五星社.1958年為芶角公社13大隊。1966年文革時改名東風公社13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為芶角公社白鶴觀大隊。1984年改為芶角鄉白鶴觀村。1992年,撤茍角區,紅星鄉、高寺鄉、石城鄉并入茍角鎮,為茍角鎮白鶴觀村。2020年5月鄉里祠……。 |
白鶴觀:有白鶴棲息的寺廟,故名。民國時期,為鳳鳴鄉第14保。1958年,為鳳鳴人民公社第13大隊。1961年,為觀音公社第3大隊。1981年,為觀音公社白鶴觀大隊。1984年,為白鶴觀村,同時設白鶴觀村村民委員會。2019年10月,劃歸晉城街道(南府函〔2019〕76號)。2020年4月20日,白鶴觀村、袁公橋村合并設立白鶴觀村(西府發〔2020〕7號)。白鶴觀村全村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位于白鶴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