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內有一白河而得名。1961年從磨子公社歡樂大隊析置,以境內白河得名白河大隊,1984年為磨子土家族鄉白河村,設立白河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白河村與飛橋村、池角村、幸福村合并。白河村……。 |
因以白姓人氏聚居,且地處河邊,故名。1949年隸屬于山門區山門鄉;1958年隸屬于山門公社山門管理區;1961年為山門公社白河大隊;1983年為山門鄉白河村;2004年為山門鎮白河村。民國時期為保甲制,1949年初為白河村人民代表大會,1955年至1958年為白河農業合作社,1958年至1980年為白河生產大隊,1983年至今為白河村村民委員會。白河村……。 |
民國十三年(公元1944年)岷縣何青山等人在此開辦鐵匠部,漸漸的人們在此越來越多,后稱為鐵匠河,隨著發展,1944年將鐵匠河改為白家河,鄉址設在白河村團莊。解放初白河區1953年8月實行鄉制屬白河區上杜鄉,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屬白河區北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劃分為白關鄉人民公社水晶大隊,1983年撤社設鄉屬白關鄉黃堡村至今。白河村……。 |
白河村位于興義市區與敬南鎮政府之間,距興義市區15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興義,魯布格公路1.92公里,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586戶2541人。國土面積10.69平方公里,耕地2143畝(其中水田267畝)經濟主要以種植,養殖業和勞動輸出為主,屬省級三類貧困村,2010年,白河村灑報組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10個少數民族村寨之一,寨內保留有石磨,石春,石凳,石缸等人工打磨的生活工具,村寨周……。 |
白合村位于松山鎮西北面,距離松山鎮政府30公里,面積4.9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組,273戶,1279人,其中農業人口1279人,,居住有漢、苗、布依等民族。種植業以種植玉米、水稻為主,養殖業以家庭飼養豬和家禽為主。耕地面積795畝,林地2665畝,森林覆蓋率為40%。全村已實現戶戶通電;有通村公路一條,但是路面較爛,目前正在修繕,尚未有通組公路。 --人口總數:1279人 農業人口:1279人非農……。 |
白河村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阜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130624100208。 |
因白河流經,故名。1947年屬李青店區為白河。1958年成立白河大隊,屬板山坪公社。1984年改為白河村民委員會,屬板山坪公社。1995年撤鄉建鎮,屬板山坪鎮。白河村……。 |
因村中有河,隋唐時在河兩岸燒制白瓷而得名。1948年4月前為大新鄉第八保白河保。1948年4月后為第二區(孝義區)白河行政村。1952年為第二區(孝義區)白河鄉。1956年為白河中心鄉白河高級社。1958年為白河大隊,屬北山口“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屬白河公社。1963年屬北山口公社。1983年改稱白河村,設村民委員會,屬北山口鄉。1996年撤鄉建鎮,屬北山口鎮。白河村……。 |
白姓移民建村于河旁高崗上而得名。明初成村。1929年屬長垣第二區。1942年屬長垣第四區。1949年屬長垣第三區。1958年建白河生產大隊,屬孟崗人民公社。1963年屬蘆崗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白河村民委員會,屬蘆崗鄉,沿用至今。白河村……。 |
古稱清水,發源于河南省嵩縣攻離山,流經嵩縣、南召縣、方城縣、南陽縣、新野縣,于瞿灣入湖北襄陽縣,于兩河口與唐河交匯后始名唐白河。清屬裕州南陽縣寶珠堂里。民國屬南陽縣第四區寶珠堂鄉。1949年屬南陽縣第八區包莊鄉。1951年劃歸方城后,歸屬仍舊。1958年成立包莊大隊,屬博望公社。1984年從包莊村民委員會析出,成立白河村民委員會,屬博望鄉。1986年改置鎮后,屬博望鎮。白河村……。 |
白河村位于縣城北部,全村地處半山和崗丘地帶,全村總人口為2136人,耕地面積4628.5畝,所轄17個村民小組,11個自然莊。由于歷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原因,我村還比較落后,自2008年村兩委在現任黨支部書記張漢文帶領下,發展桃樹種植,現有桃園1120多畝,給群眾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在11年至12年當中,硬化3.4公里路面,使我村面貌有所改變,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群近年來,村室新建有文化、體育場所……。 |
因白河穿村而過。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屬慶云鄉。清嘉慶元年(1796)屬盈里。1943年屬魯山縣四維鄉。1949年屬魯山縣潘窯鄉。1956年屬魯山縣倉頭中心鄉。1958年更名為倉頭大隊,屬魯山縣董村公社。1961年更名為白河大隊,屬魯山縣倉頭公社。1983年更名為白河村民委員會,屬魯山縣倉頭鄉。白河村……。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河鄉;1956年為付畈鄉同心五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付畈五大隊;1961年為漕河區付畈公社五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更名為白河大隊,屬三渡公社;1984年2月設區建鄉,更名為白河村,屬漕河區白河鄉;1987年9月撤區并鄉,屬三渡鄉;2001年2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屬赤東鎮至今。白河村……。 |
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由青秧坪、謝家灣、菖蒲溪三個初級社合并為白河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白河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白河村,1998年柳河村、藥場峪村、老竹村合并為柳河村,1998年天臺村、大坪村合并為天臺村,1998年長灣村、白河村、火碾村合并為白河村。因龍背灣庫區影響,原柳河村、天臺村、白河村沿河520米以下被淹沒,村民全部外遷,2014年三個村合并成一個村,村委會設立在……。 |
明朝初期屬普通總。清朝屬普通總。民國三十四年(1945)屬雙蓮鄉四保。1949年屬雙蓮區雙蓮鄉四保。1951年9月為雙蓮區卷橋鄉。1956年12月合作化時為王店指導組雄風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時為王店人民公社蓮坪管理區雄風大隊。1981年5月地名普查時更名為白河大隊。1984年2月撤社并區時為王店區蓮坪鄉白河村。2004年2月合村并組時,白河村、賀畈村合并為王店鎮白河村村民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