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村位于胥壩鄉中西部,東接本鄉重新村,南連楊林村,西與子垅村接壤,北面長江與無為縣隔江相望,安胥路貫全村,交通十分方便,全村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5畝,林地760畝,全村666戶,1998人,轄有12個村民小組,黨員46名,2個黨小組,是一個農業大村,農業生產主要以棉花油菜為主導產業,全村有五分之四的主要勞動力進城務工。近年來,在上級領導關心和幫助下,在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經村兩……。 |
據查,昔時這里叫蓋石巖,下面就是村辦公室,前面叫花生平,故而得名。解放初屬廖河鄉。1953年8月,實行鄉制,屬復平鄉。1956年8月,撤區并鄉,仍屬復平鄉。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屬復平人民公社管理區。1961年5月管理區改建公社,屬復平人民公社。1984年5月,撤社設鄉,屬復平鄉。安平村……。 |
取“人民過上太平安樂生活”之意命名。1949年前屬石龍鄉第7保,1951年命名為七村。1958年命名安平大隊。1984年更名為安平村。1993年撤騎龍鄉,與郭扶鄉合置為郭扶鎮,村隨屬,沿用至今。安平村……。 |
因其境內安壩子而得名。1951年1月建安平村,以境內安壩子得名。1953年屬柏林鄉,1955年劃還余家鄉,1953年為安平區隊,1958年11月改安平村為安平區隊,1961年安平區隊為安平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2004年9月村組建制調整時,將原安平村、百園村合并,設置安平村,將原26個村民小組合并為9個村民小組,沿用至今。安平村……。 |
取安定、平安之意,故名。原謝坑村拆分為謝安村與安平村,2000年成立安平村村委會。安平村324國道城門段往螺城路方向,現有9個村民小組,是原謝坑村分村而成。是城門鎮較遠的一個行政村,多山丘地帶,物產豐富,人杰地靈,百姓和諧。村民經濟來源以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私企為主現有戶數693戶,人口2196人。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362萬元。……。 |
因取意“平平安安”過日子,村委會駐安平村,故名。1958年為竹料公社安平莊;1979年為廣州市白云區竹料鎮安平村委會;1995年6月竹料分鎮,安平村委會歸屬廣州市白云區良田鎮。2004年6月良田鎮合并至鐘落潭鎮,安平村委會更名為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安平村民委員會,簡稱安平村委會,沿用至今。安平村委位于廣從七路(C105國道)旁。總面積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0多人,其中;農業人口有1860人……。 |
1998年,四會市人民政府根據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理順我省農村基層管理體制的通知》(粵發〔1998〕14號)要求,撤銷安平管理區設立安平村民委民會。因村委會駐地設立在安平村,故名。1952年為安平鄉,1958年安平鄉分為安一、安二大隊,屬安一大隊,1987年為安平管理區,1998年稱安平村民委民會,名稱沿用至今。安平村位于321國道、三茂鐵路大沙路段邊,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條件優越,全……。 |
因舊社會群眾鄉親生活艱苦,希望廣大群眾平平安安,得名安平,且村委會駐地在安平村,故名。1958年稱安平大隊,1983年稱安平鄉,1987年稱安平管理區,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安平村委會,沿用至今。安平村……。 |
安平村是廣西貴港市桂平市油麻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50881104214。 |
“安平”原為莫村人放牛歸宿之地,因平安無事,后遷居成村,故名。1952年設安平鄉。1956年改社。1958年分為上滕、安平、華造、全村、彭村5大隊。1962年合為安平公社。1969年改大隊并析出彭村大隊。1984年改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村公所。1995年改稱安平村民委員會。安平村……。 |
安平,以安康平穩之意得名。1950年建安平村,1958年改大隊,1984年改安平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村公所,1995年復安平改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安平村……。 |
安平村是廣西玉林市北流市隆盛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981110202。 |
安平村是廣西崇左市大新縣雷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424102210。 |
安平村是黑龍江綏化市慶安縣平安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231224104202。 |
安平村是黑龍江牡丹江市寧安市海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1084105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