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和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南部,鄰接山西、河北省。總面積3520平方千米。總人口30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013650。代碼:150924。區號:0474。拼音:XingheXian。
行政區劃
興和縣轄5個鎮、2個鄉:城關鎮、張皋鎮、賽烏素鎮、店子鎮、鄂爾棟鎮、大庫聯鄉、民族團結鄉。
鏈接:鄉鎮資料
歷史沿革
1912年設縣。縣因元代路名而得名。
2000年,興和縣轄2個鎮、1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5026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城關鎮32664張皋鎮15773賽烏素鄉11168欽寶營鄉11302五一鄉13709大庫聯鄉15860曹四天鄉14720五股泉鄉8621民族團結鄉17762臺基廟鄉12535石灣子鄉6912壕欠鄉15253二臺子鄉15364三瑞里鄉7275鄂卜平鄉5923大同夭鄉10885高廟子鄉7333店子鄉8125自家營鄉6877南灣鄉7906木棟艾拉鄉4294
?年,興和縣行政區劃一覽:(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資料。根據當時《內蒙古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興和縣轄6個鎮、8個鄉:城關鎮、張皋鎮、賽烏素鎮、壕欠鎮、二臺子鎮、店子鎮、五一鄉、大庫聯鄉、曹四夭鄉、五股泉鄉、民族團結鄉、臺基廟鄉、鄂爾棟鄉、大同夭鄉。
城關鎮:轄東梁、福瑞、興隆、馬橋、東城外、西城外6個居委會;蔬菜、福瑞、東梁、馬橋4個村委會。
張皋鎮:轄張皋、十二號、七道溝、頭號、南水泉、蘆夭、馮字號、于樹夭、官屯堡、四十八號10個村委會。
賽烏素鎮:轄賽烏素、河渠子、田家營、楊發地、長勝、七大頃、大西坡、魏家、欽寶營、高家、后溝子、李茂、石家、三股水、興隆堡、合興公16個村委會。
壕欠鎮:轄哈拉溝、壕欠、陽坡、杏花溝、十號、北官、旋夭洼、高廟子、秦家夭、七家營、一間夭、長勝壩、三道溝13個村委會。
二臺子鎮:轄二臺子、八十二號、四十八號、東十號、南關、曹四夭、三十八號、九十二號、南庫聯、西關、二十三號、四美號、三瑞里、慶云、四十號、腦包、十五號、大五號、四鋪19個村委會。
店子鎮:轄店子、喇嘛營、朱家營、東營子、石夭溝、二道梁、白家營、牙岱營、蘆家營、王家營、各胡夭、三道邊、古城、南灣、西灣、蘆尾溝、北沙灘、二道營、南口、舊馬屯20個村委會。
五一鄉:轄五一、天城梁、林古地、韓家、東河、北勝、雙井子、老圈子、西坊子9個村委會。
大庫聯鄉:轄大庫聯、哈少營、邊家、一堵墻、海卜子、鐵匠溝、楊樹灣、幸福8個村委會。
曹四夭鄉:轄李東良、羊場溝、西號、二道洼、五號、三海洼、大黑溝、曹四夭、康卜諾9個村委會。
五股泉鄉:轄五股泉、白腦包、穆家灣、號欠、小井子5個村委會。
民族團結鄉:轄黃土、友誼、十四蘇木、西壕欠、大五號、西三號、二號、興勝、夭子溝、二十七號、官六號、十六號12個村委會。
臺基廟鄉:轄臺基廟、喬龍溝、大海旺、張家、八報梁、打拉基廟、四十號、東七號、八號、十二號、西營子、蝠溝、薛家洼、頭號、石灣子、宏圖灣、官店子17個村委會。
鄂爾坪鄉:轄鄂卜坪、舊營、北水泉、海窩、頭號、店子、木棟、小河、皂火口、大坡底10個村委會。
大同夭鄉:轄大同夭、小夭、三道溝、花家夭、西溝掌、小梁子、銀子河、陶卜夭、興勝莊9個村委會。
鄉鎮簡介
張皋鎮在明、清兩朝是蒙古、歸化地區通往皇城北京的大道要沖。那時內地馬車是長軸,張皋以北蒙古地帶的馬車軸比內地的短,車轍的距離也就變窄,所以內地與蒙古路經張皋的過往車輛要在這里換軸歇息。當初有個名叫張皋的河北人在這里開店,款留客商,鎮名遂由此來。明朝嘉靖年間,集鎮的規模就已初步形成。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政府正式命名張皋為鎮,并安了巡檢衙門,隸屬歸綏道豐鎮廳。設置巡檢,并把土地編成1—100號,每號土地七頃半,抽簽招民放墾。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