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常住人口為2407272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2567718人相比,減少了160446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64%。 |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概況武都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轄44個鄉鎮、689村、12.18萬戶、53.05萬人。幅員面積4683平方公里,折合702萬畝,其中耕地71.53萬畝,林地和蔬林地190多萬畝。海拔600—3600米,年平均氣溫14.7℃,年日照時數1911.3小時,年降雨量400mm左右,無霜期210—240天,屬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46000。代碼:621202。區……。 |
禮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山區,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游,東鄰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縣,南連武都,北與武山、甘谷接壤。全縣總面積4299.92平方公里,共轄2鎮34個鄉,總人口10.35萬戶,50.13萬人。禮縣深居內陸,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氣溫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時,無霜期183天。歷史文化禮縣有著……。 |
西和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西漢水上游。總面積1861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漢源鎮,郵編:742100。代碼:621225。區號:0939。拼音:XiheXian。行政區劃西和縣轄6個鎮、14個鄉:漢源鎮、長道鎮、何壩鎮、姜席鎮、石峽鎮、洛峪鎮、石堡鄉、西峪鄉、蘇合鄉、盧河鄉、興隆鄉、稍峪鄉、馬元鄉、曬經鄉、十里鄉、大橋鄉、蒿林鄉、太石河鄉、六巷鄉、西高山鄉。西和縣。周為……。 |
宕昌縣位于甘肅隴南地區西北部,境內高寒陰濕,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日,屬大陸溫帶季風氣候區。行政區劃全縣轄25個鄉鎮334個行政村,幅員3331平方公里,總人口2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8萬人。宕昌縣轄6個鎮、18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哈達鋪鎮、理川鎮、南陽鎮、官亭鎮、沙灣鎮、阿塢鄉、南河鄉、八力鄉、木耳鄉、龐家鄉、何家堡鄉、賈河鄉、將臺鄉、車拉鄉、新城子藏族鄉、臨江鄉、好……。 |
成縣位于甘肅省南部的隴南山區,東北與徽縣接壤,西與西和相鄰,南以西漢水為界與康縣相望,東南與陜西略陽縣毗鄰。境內多高山峽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間。地貌特征南北為山地,中部為丘陵。青泥河及其支流切割形成的各地貫穿其間,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冷暖適度,年均氣溫為11.9℃,無霜期212天,年日照時數1795小時,年均降雨量650毫米左右,相對溫度74%。全縣轄13鎮……。 |
文縣,位于甘肅南部,與川、陜交界,東南與四川青川縣、平武縣接壤,西鄰四川九寨溝縣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隴南市武都區,總面積4994平方公里,轄兩區,24個鄉(鎮),304個行政村,有漢、藏、回、滿、朝鮮等民族,總人口24萬。行政區劃文縣轄3個鎮、20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碧口鎮、尚德鎮、鐵樓藏族鄉、丹堡鄉、劉家坪鄉、玉壘鄉、范壩鄉、中廟鄉、口頭壩鄉、尖山鄉、臨江鄉、梨坪鄉、舍書鄉、橋頭鄉、堡……。 |
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徽縣位于甘肅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北接天水,西連成縣,南通四川,東鄰陜西,全縣總面積2772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249個行政村,總人口22萬人。徽縣轄7個鎮、8個鄉:城關鎮、伏家鎮、江洛鎮、泥陽鎮、柳林鎮、嘉陵鎮、永寧鎮、銀杏樹鄉、水陽鄉、栗川鄉、麻沿河鄉、高橋鄉、榆樹鄉、大河店鄉、虞關鄉。徽縣古名河池,西漢置縣,北宋升為州,清代降為縣,發展歷史悠久,著名詩人李白……。 |
康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西秦嶺南側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東鄰陜西,西接武都,東北與成縣接壤,總面積2958.46平方公里,有耕地70.16萬畝。轄14鎮7鄉,350個行政村,16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2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8.36萬人。歷史沿革1928年由武都縣析置永康縣,1929年改名康縣。取“安寧、康福”之意,以北周時之康州而得名。自然地理康縣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境內溫和濕潤,雨量充……。 |
兩當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嘉陵江上游。總面積1374平方千米。總人口5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42400。代碼:621228。區號:0939。拼音:LiangdangXian。行政區劃兩當縣轄3個鎮、9個鄉:城關鎮、站兒巷鎮、西坡鎮、楊店鄉、左家鄉、顯龍鄉、魚池鄉、興化鄉、張家鄉、云屏鄉、泰山鄉、金洞鄉。歷史沿革漢故道縣地。北魏置兩當縣,以縣境兩當水為名。2000年,兩當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