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柘汪鎮位于江蘇省東北部,北、西兩面分別與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接壤。總面積72.3平方公里,海岸線11.8公里,耕地5.3萬畝,轄24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1個居委會,建制單位49個,5.11萬人口。【發展思路】全鎮積極響應市委市0“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科學規劃了 “連云港臨港產業區(柘汪)”。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200萬元,修筑、硬化“三橫兩縱”園區道路13公里,基本達到“九通兩化”標準……。 |
【概況】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鎮位于海州灣畔,是國務院首批沿海開放鎮。全鎮行政區域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55公頃, 8萬人口,總戶數23612戶,轄29個行政村。【發展思路】牢固確立“以港促工,以工興鎮,三產并舉”的經濟發展思路。以總投資57億元的海頭深水港建設為龍頭,以規劃面積10.3平方公里的連云港重化工園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構筑40平方公里海頭臨港工業園。力爭“十一五”期間,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每年……。 |
【工業經濟】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投入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6928萬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24億元。目前,全鎮已形成服裝、鑄造、機械、電子、化工、制藥、酒精、塑料、制網、家具、建材、紫菜加工、水產品加工等為主的工業發展體系,現有工業企業300余家。【農業經濟】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58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2萬畝,年畝產量1.1噸,蔬菜年產量達1萬噸。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實施了特種經濟作……。 |
贛榆縣轄鎮。1957年建贛馬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5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6公里。面積48.3平方公里,人口5.1萬。東鄰204國道,青(口)十(路)公路過境。鎮內建有 ? 贛榆縣自來水廠贛馬分廠,用地下管道向鎮內供水。轄城里、張園、馮頂、西關、代嶺、馬廠、半路、邵三莊、陳三莊、顧莊、北劉莊、邵林、大上堰、中上堰、西上堰、盧上堰、張村、南庵、司塢、古河套、柏南莊、許南……。 |
2013區劃調整:撤銷牛山鎮設立牛山街道辦事處,調整后其行政區域面積為92.79平方公里,人口18.87萬人,轄18個村民委員會,15個居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駐和平西路258號。江蘇百家名鎮——牛山鎮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沿海開放城鎮,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西行第一座縣城鎮,是東海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現轄18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總人口12萬,耕地面積6.59萬畝,總面積為90萬平方公里。牛……。 |
伊山鎮概況:伊山鎮位于國家3A風景區的大伊山腳。總面積76.75平方公里。轄19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152686人。男女性別比110:100,人口出生率13.8%,死亡率6.4‰,自然增長率7.4‰.主要特產小麥、水稻、西瓜等。1、年度所獲縣以上榮譽。全國綠色鄉鎮、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體育強鎮、江蘇省平安法制鄉鎮、江蘇省婦聯基層組織示范點、連云港……。 |
新安鎮始建于明隆慶六年(1572年),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政府駐地。南與淮安市漣水縣灰墩鎮接壤,北隔龍溝河與張店鎮相望,東與三口鎮、南與新集鎮為鄰,西臨李集鄉。4月,鎮政府遷到人民東路1號集中辦公區,鎮域面積14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778萬畝,轄29個行政村、4個社區、340個村(居)民小組、5.44萬戶、17.50萬口人。2013年,全鎮累計實現地區工農……。 |
堆溝港鎮地處灌河沿海開發前沿,東瀕黃海,南依灌河,北枕新沂河,西接沿海高速、204國道,與田樓鎮接壤,三面環水,一面朝陸,素有“灌河半島龍頭”之稱。東西走向的345省道穿腹而過,南北走向的226高等級公路橫穿灌河兩岸,兩條大道形成“T”字型。2013年3月2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原堆溝港鎮和五隊鄉,組建新的堆溝港鎮,下轄27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面積155.48平方公里,10.6萬口人(含外來……。 |
2013區劃調整:撤銷朝陽鎮,設立朝陽街道辦事處。調整后行政區域面積為31.4平方公里,總人口2萬人,轄新縣、朝東2個居民委員會,西莊、劉巷、韓李、張莊、尹宋、馬山、沙集7個村民委員會。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朝陽鎮位于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花果山北麓,三面環山,一面向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全鎮總面積2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00畝,果園10000畝(其中桃園8000畝),居住總人口達1.95萬……。 |
浦南鎮位于連云港市西郊,原屬于連云港市東海縣,2008年3月1日劃給連云港市區新浦區,是典型的城郊鎮。全鎮土地面積104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5.6萬人,8萬畝耕地。鎮區西距連云港民航機場20公里,東至連云港港口40公里,310國道、隴海鐵路、新牛公路橫穿東西,同三高速公路、204國道縱貫南北,境內有高速公路出口兩個,市區11路公交車直達鎮駐地,交通十分便利。薔薇河、新沭河、烏龍河、魯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