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為了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各市、各部門文明辦對第一至第十六批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進行了復核,自治區文明辦組織進行了抽查。經過復查審核,并報自治區文明委領導同意,繼續保留符合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標準的橫縣百合鎮六答村等782個村(社區)、柳江區拉堡鎮等241個鄉鎮(街道)、賓陽縣交通運輸局等1938個單位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
崔家鄉位于興安縣城東南部,距縣城7公里,總面積94.7平方公里,有水田1.78萬畝,林地9.3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125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瑤2個民族,總人口2.23萬人。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2002年GDP8618萬元,農業總產值4746萬元,財政收入19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62元。 崔家鄉是個典型的農業鄉。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
嚴關鎮位于興安縣西南面,自古為湘桂走廊的交通要塞,為兵家必爭之地,湘桂鐵路、國道322線南北縱貫,鎮北有“東方迪斯尼”之稱的桂林樂滿地休閑世界,交通十分便利。 嚴關鎮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氣勢雄偉的古嚴關城墻,有宋窯窯址,有風光旖旎的太平寨水庫,有洞奇石美的梳妝巖。將其開發得用,是興安旅游景點的重要補充,是興安秦文化旅游區的完善和延伸。 ……。 |
白沙鎮地處陽朔縣中部,北距桂林市56公里,南下陽朔縣城9公里。全鎮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萬人,轄區面積1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其中水田2.3萬畝。白沙鎮始建于宋(960~1279)時,原在現址西北方1公里,清道光年(1821~1850)遷現址,因其地近白沙塘,遂更名白沙。1950年為第1區,1954年改為白沙區, 1958年改為白沙人民公社……。 |
龍勝縣三門鎮,位于龍勝各族自治縣,盛產松、杉、竹及其它優質木材,是廣西商品材盛產地之一,滑石儲藏豐富。三門鎮位于龍勝各族自治縣西南部,東與臨桂縣交界,西同三江縣接壤,南跟融安縣、永福縣相連,北和龍勝縣龍勝鎮相鄰。鎮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47公里,距市中心僅134公里,距國道“321”公路僅12公里,距枝柳鐵路60公里。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度。全鎮土地總面積為310平方公里,其中農林牧漁等……。 |
旅游資源——龍勝鎮地處龍勝百里旅游示范帶中轉站,坳背、金車等村屯的“農家樂”旅游名聲在升,同時,拉秀“小九寨溝”風景區也正在開發,白竹山通過舉辦桃花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將成為農業休閑觀光又一勝景。這些景點均分布在離縣城10公里范圍內,最遠的拉秀景區也僅20公里,交通便利,風景各具特色,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名特優簡介:白竹山桃——近年來,龍勝鎮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大搞農業綜合開發,全鎮種……。 |
荔城鎮位于桂林市東南部,縣境中部,荔江河畔,為荔浦縣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國道321、323橫貫全鎮,是通往桂林、柳州、梧州、賀州四市的公路交通樞紐。荔城鎮現轄14個居民委員會、6個村民委員會,141個自然村,總人口7.2萬人,總面積95平方公里,耕地2.9萬畝。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預計達10.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48億元。全鎮財政收入3000萬元。全年人均收入4……。 |
修仁鎮是荔浦縣的三大重鎮之一,位于荔浦縣西南部,具有悠久的歷史,三國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孫皓稱帝時設置建陵縣,唐朝長慶三年(公元823年)更名為修仁縣,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撤修仁縣并歸于荔浦縣,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又恢復修仁縣,沿制至1951年8月撤修仁縣,劃歸荔浦縣管轄,1984年設置修仁鎮。城區修仁鎮位于荔浦、蒙山、金秀三縣交界處,二級公路國道323線橫貫全鎮,鎮區距……。 |
花簧鎮位于荔浦縣西北部,東北與雙江鎮相鄰,西北與蒲蘆瑤族鄉接壤,南同大塘鎮交界。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7公里,全鎮共轄9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總人口23586人,總面積138平方公里, 桂林市第二大人工湖—大江湖位于該鎮境內,距鎮政府僅4公里。大江湖始建于1958年,積雨區內水源植被較好,有效庫容95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800萬度,現并網入桂林市電業公司。庫內年產鮮魚3萬公斤,湖水清澈碧綠,四周……。 |
馬嶺鎮位于桂林市荔浦縣東北面,北與“風景甲桂林”的陽朔縣接壤,距桂林市區87公里,距陽朔縣城22公里,南距荔浦縣堀14公里,全鎮總面積143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委員會,14個村委會,77個自然村,總人口4.2萬人。馬嶺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土地肥沃,物產富饒,是桂北有名的商貿集散中心之一,是荔浦縣的北門重鎮。全鎮共有水田26500多畝,早地9720畝,林地62421畝,其中85%的水田已調整種植經濟……。 |
臨桂縣宛田瑤族鄉位于桂林市西北部,全鄉面積330平方公里,東靠靈川,北接龍勝,西與黃沙瑤族鄉毗鄰,南與中庸鄉相連。鄉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45公里,并有321國道穿鄉而過,是桂林通往龍勝、三江以及貴州和湖南等地的必經之路。 全鄉共有15 個村委會,142個自然村,總人口23000多人,有瑤、壯、苗、漢等四個世居民族,其中瑤族人口有11290人,占全鄉人口的47.8%。宛田于1984年被批準為瑤鄉建制,……。 |
畔毗原稱泮璧,意為學宮。傳清初由升鄉碑口唐姓人遷建,因此地山清水秀,有江河如學官前的伴水環繞,故名。1952年設畔毗鄉,屬全縣第五區。1955年屬鳳凰區。1958年分為五一、畔毗2大隊,屬鳳凰公社。1959年五一大隊劃歸興安縣界首公社。1962年改公社,并析出灣里公社,屬風陽區。1968年改大隊,屬鳳凰公社。1984年改村。1987年改村公所。1996年改村民委員會。屬風凰鄉。2014年屬鳳凰鎮。……。 |
北溪片村坐南朝北,有小溪(北洞源河)流經村前,故名。1934年為北溪村,屬泳棠鄉。1950年改鄉,屬恭城縣第二區。1955年屬和平區。1958年改北溪大隊,屬和平公社。1962年改公社,屬和平區。1968年復改大隊,屬和平公社。1982年屬平安公社。1984年改北溪村,成立北溪村委會,屬平安鄉。1987年改為北溪村公所。1995年復設為村民委員會。稱北溪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北溪村……。 |
大境村因山而得名。1940年屬臨桂縣左右溪鄉轄地。1949年12月屬潮田區。1952年設大境鄉,屬臨桂縣第二區。1958年改大隊,屬潮田公社。1962年改公社,屬靈川縣黃泥江區。1963年屬潮田區。1966年復改大隊,并析出永同大隊,屬大境公社。1984年改為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設村公所。1995年改村民委員會。2017年改大境村村民委員會。屬大境瑤族鄉,沿用至今。大境村……。 |
禾家村是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靈川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50323100201。 |
南一,因1942年分南一、南二、南三3村,南一為其中一村。1933年稱南宅村,屬全縣恩德區。1942年分南一、南二、南三3村,屬金屏鄉。1952年設南一鄉,屬全縣第二區。1955年屬芳塘區。1958年改南一大隊,屬視塘公社。1962年并入城關區屏山公社。1963年析置南一公社,屬才灣區。1968年改南一大隊,屬才灣公社。1984年改南一村,設南一村民委員會,屬才灣鄉。1987年改南一村公所。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