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2015年美麗宜居小鎮、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工作的通知》(建村﹝2015﹞76號),在各地自愿申報、省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農委)擇優推薦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審查,確定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浪塘村等79個村為美麗宜居村莊示范。 |
傳說以前有陶、殊兩家人在此地種桃樹,故稱陶殊坪,也寫作桃子坪,后來簡稱桃坪。故名。解放前為桃坪鄉第一保,解放后為桃坪村,1958年改大隊,1984年改為桃坪村。桃坪村位于縣城東部,距縣城38公里,平均海拔1470米。擁有耕地面積678.36畝,公益林4993.82畝,可利用草原面積9823畝,退耕還林0畝,退耕還草0畝。村民以發展鄉村旅游為主,種植甜櫻桃、青紅脆李等特色水果為輔的主要經濟來源。20……。 |
因建設新農村,寓意發展,故名。該村原叫峽口,1993年成立為建設村。2020年5月19日冕寧縣人民政府批復將建設村、豐收村合并為建設村。建設村……。 |
浪塘村位于舊州鎮東北面、距舊州鎮4公里,四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295畝,其中:田873畝,地422畝,308戶,總人口1461人,男756人,女705人,非農業人口29人,男20人,女9人,農業人口1432人,男736人,女696人,漢族人口866人,男450人,女416人,少數民族人口595人,男306人,女289人。洪武年間羅、趙兩姓建寨,型江河水緩緩流來,地貌如同河中一浪亭,三面環水低凹處如……。 |
怎雷古建筑群,位于全國唯一的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怎雷村,由上、中、下、及排長四個自然寨組成,面積0.52平方公里。形成年代據寨中年長者口述家族史及田野調查資料推斷,其先輩約于清康熙年間遷居于此。現全村居民共221戶,1017人,有水、苗兩種民族,水族占65%,苗族占35%。日常生活中操水語、苗語和漢語,水族能說苗話,苗族也能講水話。他們雖然生活在共同的地域環境,同一塊藍天下,但至今仍保留和傳承著各……。 |
地捫村位于茅貢鄉北部,距黎平縣城47公里,距鄉鎮府駐地5公里,海拔740米。地捫河流自西向東蜿蜒穿過“地捫”,為侗語音譯,意為泉水不斷涌出的地方。地捫村為茅貢鄉境內人口最多的一個村寨。全村570戶,計2461人,分11個村民小組。整個行政村由母寨、芒寨、寅寨、維寨、模寨五個自然村寨組成。村內主要姓氏為吳、李、段、徐、劉等,其中吳姓占總人口的98%以上。部分老年婦女日常生活中仍著侗族傳統服裝并織染侗……。 |
云山屯村位于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云山屯村保存了大量的歷史建筑,是明代軍屯、商屯遺存的實物見證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寺廟、屯門、屯墻、屯樓、古街道等組成,建筑風格既有江南的門、窗、樓、室等細節在局部處理上的風韻,又融入了貴州特有的石頭建筑的特點,蘊涵著古老的民族文化。 西秀區歷來重視做好屯堡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工作。他們引進民間資本,修建了貴州屯……。 |
光明村以建設“富裕生態家園”為載體,著眼于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著力培植壯大核桃產業,走出了一條壯大核桃產業推動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立愕鋇刈試從攀疲罅Ψ⒄棺炒蠛頌也擔呱┮擋禱貳�2009年底,全村泡核桃發展到12萬多株,年產量達481噸,銷售干果收入674萬余元,人均泡核桃收入5600多元。近年硬化、綠化8.6公里村內主干道。改水改廁,建沼氣池,效果顯著。2009……。 |
此地是明朝時期的官道驛站,名清水驛,也叫清水邑,1954年后叫清水,此地出有冷、溫泉各一股,古樹成蔭,風景優美,故名。1950年,設清邑村公所,1952年設街北鄉政府,1954年設清水鄉政府,1958年設清水管理區,1960年設清水大隊,1961年設清水小公社,1968年設清水大隊,1984年區鄉體制改革時設清水鄉人民政府,1988年1月改鄉為清水辦事處,2000年設清水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此名稱……。 |
朱家灣村是商洛市命名的首批秦嶺美麗鄉村,也是4A級旅游景區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區。朱家灣村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實施硬舉措強力打造國家美麗鄉村。著眼于豐富美麗鄉村內涵,做到與山水融合、與文化融合、與產業融合、與景區融合,推廣農家樂和生態旅游品牌,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每到周六周天,特別是節假日,朱家灣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品農家菜、賞百畝花卉、觀山色、呼吸新鮮空氣………。 |
相傳此地養牛的特別多,且處在坬上而得名。1957年設坑鎮區,1958年改公社,為赤牛坬大隊,1984年公社改為坑鎮,為赤牛坬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赤牛坬村……。 |
龍頭村路邊栽樟8公里,河邊植柳6公里,移栽古樹100棵,坡地栽竹700畝,實施“一池三改”工程,全村綠化覆蓋率75%。建成綜合功能齊全的文化活動室;發揮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的業余特長和愛好,大力挖掘農村民間文化老藝人,大力倡導新農村建設的卓越成果,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和社會的贊同。實施產業興縣、循環發展戰略及建設陜南經濟強縣和西北最美麗鄉村的總體部署,按照“一村一品”發展生態觀光農業。高效密植精品茶……。 |
棗園村是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沙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10724103999。 |
因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特別適合當地包谷杏生長而得名。1980年-2004年為貴德縣尼那良種場,2005年立杏花村,沿用至今。杏花村……。 |
根據調查結果,1984年更名為扎毛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扎毛村……。 |
以前這里是一塊既有土坡,又有洪水道和溝的放牧草原,在交河故城東北故得名。1958年成立亞爾大隊,1982年成立亞爾村村委會。亞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