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硐村 因該地多石灰?guī)r溶洞而得名。 |
2、光明村 原名羊荒,為自然村寨,成立村后為歌頌共產(chǎn)黨的好政策為本村帶來了更為光明的未來,故名光明村,后再次設立村委會,故名。 |
3、木杉村 因此村之前森林覆蓋率高,盛產(chǎn)杉木,當?shù)厝朔Q為木杉樹,后此地逐漸演變?yōu)榫劬拥,形成自然村寨,建國后叫木杉大隊?992年在此設立村委會,故名。 |
4、高峰村 文革時期,從此地開始拉開了革命的浪潮,故名。 |
5、前豐村 由于該地地勢較低,農(nóng)作較周邊地區(qū)早熟,故名。 |
6、龍坪村 因由龍井寨和坪寨組成而得名。 |
7、水頭村 該地是龍頭山水源發(fā)源地,為了避免石硐鎮(zhèn)不被水淹,建造了七個水壩把水攔住,當?shù)胤Q為鐵鍋壩,故得名水頭村。 |
8、高青村 因該村周圍山崖森林茂密,得名高青村,村委會坐落于此,得名。 |
9、新寨村 起初,此地有一李姓人家居住,這家人希望有一個好的開始,取名新寨,后來延續(xù)至今,村委會坐落于此得名。 |
10、高寨村 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該地一改之前冷清的面貌,形成了街市,故名。 |
11、貓場村 因該地古代經(jīng)常有野貓(俗稱“老虎“)出沒,且為當?shù)厝司奂s場的地方,故名。 |
12、泉湖村 因以前該村有個泉湖小學而得名。 |
13、難沖橋村 據(jù)說此地以前有一條河流,每逢下雨,雨水匯入該河流,淹沒農(nóng)田,導致附近村民顆粒無收,后當?shù)剞r(nóng)民集資修了一座橋,改善了這種狀況,農(nóng)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故取名難沖橋,含“沖走災難,減少村民生活困難”之意。 |
14、何家洞村 該居民點位于洞口,且何姓居民居多,故名何家洞村,后在此設立村委會,故名。 |
15、玉龍村 建村時,村民代表集體決策取名“玉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