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后,地名沿用至今。 |
自1984年得名起,地名沿用至今。 |
70年代取名為勝利村,80年代拆鄉并鎮由金馬鎮管理改名為全勝村,1988年取名,地名沿用至今。 |
1949前為云龍鄉第三保,1958年改為金馬鄉榿木村,1962年改為榿木為榿木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改為榿木村。 |
1953年,由農會變為村時,名為安樂村,1958年成為人民公社時,斗米村、伍家村、安樂村、護民村上半部分合為紅旗耕區,其來歷為這個耕區在勞動競賽和財會比賽得到第一名,因此命名為紅旗耕區,后與伍家村分開時,紅旗村仍沿用此名至今。 |
1958年原和平公社之后于1984年改為塔子灣公社,于1984年因龍潭堰老地名更改為龍潭村,2008年5.12地震之后,江村委會辦公室遷至龍潭水庫管理站旁,此地名沿用至今未變。 2020年村社區調整,將龍潭村與護民村合并設立龍潭村。 龍潭村村委會辦公地址為原龍潭村黨群服務中心;簡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簡府函【2020】126號。 |
據老人們講,現在的青鋒村1組至4組為原來的文家村,5組至9組為原來的天河村。 1958年,青年團組織籃球友誼聯賽,當時的文家村和天臺村聯合參加比賽,奪得了冠軍,并獲得了“青年先鋒”的榮譽稱號。 后來兩村合并,便取“青年先鋒”的青鋒二字作為新村名。 此名沿用至今未變。 2020年村社區調整,將青鋒村與施家村合并設立青鋒村。 青鋒村村委會辦公地址為原青鋒村黨群服務中心;簡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簡府函【2020】126號。 |
相傳清代乾隆年間,賀家灣口建議廟宇,供奉十尊石刻大佛,雕刻十分精致,栩栩如生,方圓群眾信奉、許愿,朝夕朝拜,香火旺盛,石刻佛像遠近聞名。 后文革期間被紅衛兵損毀。 現有信眾將殘肢、斷頭修復、供奉,逢節朝拜。 故而名為石佛村。 一直沿用至今,無更改。 2020年村社區調整,將石佛村與天泉村合并設立石佛村。 石佛村村委會辦公地址為原石佛村黨群服務中心;簡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簡府函【2020】126號。 |
1979年當時內江市委書記來五合鄉時差旱情,發現五合鄉政府大門外不到200米均屬樂至縣,研究決定將樂至縣民主鄉七、八、九大隊劃撥給五合鄉,組成新樂大隊,86年行政體改,將新樂大隊改為新樂村。 此名沿用至今未變。 2020年村社區調整,將白云村、星宿村與新樂村合并設立新樂村。 新樂村村委會辦公地址為原星宿村黨群服務中心;簡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簡府函【2020】126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