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屬陽曲縣北關都。 民國初屬陽曲縣第一區。 1947年屬太原市外七區。 1949年屬太原市第八區。 1950年屬第三區。 1954年屬北城區,設尖草坪行政街。 1955年改為尖草坪街道。 1960年8月撤區屬尖草坪公社,分設坪東、坪西兩個城市管理區。 1961年5月管理區合并,改尖草坪人民公社。 1979年1月恢復尖草坪街道。 1997年屬尖草坪區,并沿用至今。 |
1949年,屬第八區。 1955年,屬太原市新城區。 1956年,設光社街道。 1957年,屬太原市郊區。 1958年,屬北城區。 1960年,更名為光社城市管理區,屬尖草坪公社。 1962年,設光社城市人民公社,屬北城區。 1979年更名為光社街道,轄19個居民委員會。 1997年5月,屬尖草坪區。 2001年9月,19個居委會合并為6個居民委員會。 2003年12月,原新城鄉的新店、杜家、光社歸光社街道,改為6個居民委員會,3個村民委員會至今。 |
太原解放初,上蘭、土堂俱屬陽曲縣。 1949年屬陽曲縣。 1951年劃入太原市第三區,皆為行政村。 1953年設上蘭鎮。 1954年設行政街,屬新城區。 1955年改設上蘭街道,仍屬新城區。 1957年,上蘭街道辦事處歸郊區,次年劃屬北城區。 1960年改為蘭村管理區,屬向陽公社。 1961年改為蘭村城市人民公社,屬北城區。 1963年變為上蘭農村人民公社,屬太原市郊區。 1970年劃歸北郊區。 1974年土堂由柴村公社劃入上蘭公社。 1979年更名為上蘭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為上蘭公社。 1984年5月改為上蘭鎮。 1985年9月從上蘭鎮分設上蘭街道,上蘭街道屬北城區,上蘭鎮屬北郊區。 1997年5月屬尖草坪區。 2001年撤銷上蘭鎮,并入上蘭街道至今。 |
明清屬陽曲縣正北鄉堡符二都。 民國屬陽曲縣第一區。 1947年屬太原市外七區。 1949年屬太原市第八區。 1951年屬第三區。 1954年屬新城區。 1957年屬郊區。 1958年屬北城區。 1960年屬尖草坪公社。 1961年屬北城區,設南寨城市人民公社。 1979年改南寨街道辦事處。 1997年5月劃歸尖草坪區,稱尖草坪區南寨街道辦事處,一直沿用至今。 |
1947年屬太原市外七區。 1949年屬太原市第八區。 1950年屬第三區。 1954年屬新城區。 1956年設迎新街道辦事處。 1957年,屬太原市郊區。 1958年,屬北城區。 1960年8月,撤區建社,改稱迎新街管理區。 歸尖草坪公社領導。 1962年,屬北城區,成立迎新街城市人民公社。 1979年,撤銷迎新街城市人民公社,恢復迎新街街道辦事處建制。 1997年5月,屬尖草坪區至今。 |
明、清屬陽曲縣正北鄉蘭伏一都。 民國屬陽曲縣第一區。 1947年屬太原市外七區。 1949年屬第八區,設古城行政村。 1950年屬第三區。 1952年屬第二區,設古城行政街。 1954年屬北城區。 1955年設古城街道辦事處。 1960年屬尖草坪公社。 1961年屬北城區。 1962年設古城城市人民公社。 1979年改設古城街道辦事處。 1997年太原市行政區劃調整后,劃歸尖草坪區至今。 |
1997年12月,分屬萬柏林區、尖草坪區。 1998年10月設立匯豐街道辦事處,歸尖草坪區至今。 |
1949年屬陽曲縣。 1953年屬第三區。 1954年芮城以北歸新城區,營村以南歸萬柏林區。 1956年屬太原市郊區。 1958年柴村鄉更名為農村柴村人名公社。 1961年建柴村公社,歸河西區。 1963年太原市建郊區人民委員會,柴村公社劃歸郊區。 1970年郊區劃分為南北郊區,柴村公社歸北郊區。 1984年改為柴村鎮。 1997年屬尖草坪區。 2001年柴村鎮改為柴村街道辦事處,一直沿用至今。 |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初期,除東張村外都屬于太原市外第七區。 當年5月劃歸第八區。 1950年歸第三區。 1953年,建新城、新店、下蘭3鄉。 1954年歸新城區,同時將光社、七府墳、尹家溝與新城的飛機宿舍、新城東站、東馬路合并建立光社行政街。 1956年,新城、新店、下蘭3個鄉合并為新城鄉。 1957年光社街和新城鄉劃歸太原市郊區。 1958年建新城。 1959年城公社也劃歸北城區。 1960年3月重歸郊區,6月歸尖草坪公社,設新城農村分社新城管理區和光社城市管理區。 1961年重建新城公社,歸北城區。 1963年重歸郊區。 1970年劃歸北郊區。 1984年新城公社改建新城鄉。 1997年太原市行政區劃調整后,劃歸尖草坪區。 2001年撤并鄉鎮時改為新城街道辦事處,沿用至今。 |
1949年,屬陽曲縣第六區。 1951年,向陽、橫渠、南下溫3個行政村及向陽等9個自然村從陽曲縣劃入太原市第三區。 1953年劃3個行政村為向陽、橫渠二鄉。 1954年歸新城區。 1955年西留莊從東留莊鄉劃入向陽鄉。 次年橫渠鄉并入向陽鄉。 1957年歸太原市郊區。 1958年與柏板鄉、西墕鄉合并建立向陽公社。 1959年劃歸北城區。 1960年,向陽公社于3月再次劃屬郊區后不久,6月劃歸城鄉聯合的向陽大公社。 1961年大公社撤消,改建向陽公社,仍屬于北城區。 1963年歸郊區。 1970年劃歸北郊區。 1972年,蘭崗從柏板公社劃入。 1984年建向陽鎮。 1997年5月太原市行政區劃調整后,屬尖草坪區至今。 |
明清時期為太原城東北商貿大鎮。 清屬陽曲縣正北鄉榮南一都、二都。 民國初屬陽曲縣第五區。 1949年屬陽曲縣第七區,為區人民政府駐地。 1953年劃入太原市第三區,設陽曲鄉。 1954年陽曲鄉屬新城區。 1956年陽曲鄉、東留莊鄉合并設陽曲鎮。 1957年屬郊區。 1958年設陽曲農村人民公社。 1959年屬北城區。 1960年屬區級尖草坪公社。 1961年屬北城區。 1963年屬郊區。 1970年屬北郊區。 1984年復置陽曲鎮。 1997年5月太原市行政區劃調整后,歸尖草坪區,沿用至今。 |
本鄉所轄各村,太原解放初屬陽曲縣柏板鄉。 1954年保留原鄉的建制劃入太原市新城區。 1957年劃歸太原市郊區。 1958年合并于向陽鄉,當年下半年,鄉改為人民公社。 此后3年間,柏板各村的歸屬一直隨向陽公社變化,屬北城區。 1963年劃歸太原市郊區。 1965年柏板、高莊二公社合并,仍稱柏板公社。 1970年劃歸北郊區。 1980年,原高莊公社所屬各村從柏板公社分出。 1984年建柏板鄉。 1997年太原市行政區劃調整后,屬尖草坪區至今。 |
西墕鄉所轄各村,在太原解放初屬陽曲縣。 1954年,西高莊、東高莊、西墕、中墕、東墕、趙家山6個自然村從陽曲劃入太原市,組成西墕鄉,轄于新城區。 1955年東留莊鄉蘭崗村民遷并于西高莊。 1956年,陳家窯村由陽曲鎮劃入西墕鄉。 1957年,西墕鄉劃歸郊區。 1958年合并于向陽鄉,當年下半年,鄉改為人民公社,此后3年間,西墕各村的歸屬一直隨向陽公社而變化。 1961年今鄉境7村建高莊公社,屬北城區。 1963年再歸太原市郊區。 1965年,高莊公社撤消建制,合并于柏板公社。 1970年隨柏板公社劃歸北郊區。 1980年,今鄉域全境從柏板公社分出,恢復高莊公社。 1983年,更名為西墕公社。 1984年建西墕鄉。 1997年太原市行政區劃調整后,屬尖草坪區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