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河南省《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驗收工作方案》《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等級劃分與評定》河南省地方標準,經縣級自評、市級初評、專家復核,省文化和旅游廳、鄉村振興局研究決定,擬認定鄭州市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等195個村(社區)為全省第二批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 |
原名殷莊。清同治年間,傅姓從老傅寨遷此筑寨,遂更今名。1949年前歸汝南縣。1950年開始歸正陽縣。1951年屬余趙莊鄉。1956年屬陳寨中心鄉。1958年屬寒凍人民公社第六營。1961年建傅寨生產大隊,屬寒凍人民公社。1975年屬傅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傅寨村民委員會,屬傅寨鄉。付寨村……。 |
明初,江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因處河灣,名江灣埠。后演今名。清屬塘上保。1921年屬大德鄉。1932年屬大林聯保。1945年屬潘店鄉。1951年屬大林鄉。1956年屬漫塘中心鄉。1958年為銅鐘人民人民公社五營。1961年屬涂店人民人民公社大林生產生產大隊。1962年屬銅鐘人民人民公社。1966年改屬大林人民人民公社。1973年屬沿淮生產生產大隊。1983年改設沿淮村民委員會,屬大林鄉。2002年從沿……。 |
因原有一座顧王廟,村以廟名,漸演變為顧廟。原屬西平縣留冊保。1945年6月屬西(平)、郾(城)、上(蔡)抗日人民政府。1949年屬盆堯區。1954年屬西平縣老王坡區。1956年屬劉店中心鄉。1957年屬劉店鄉。1958年設立顧廟生產大隊,屬超英人民公社,同年10月屬老王坡人民公社。1962年屬五溝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顧廟村民委員會,屬五溝營鄉。1995年屬五溝營鎮。顧廟村……。 |
相古時山上挖出很多古錢,取山名古錢山,漸演為古泉山。明、清屬遂平縣。1931年屬四區文城。1936年屬三區(區署駐諸市鎮)。1941年屬金嵖鄉三保。1951年屬三區三官廟鄉。1959年9月設立三官廟生產大隊,隊部駐三官廟,屬嵖岈山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為東升生產大隊,屬嵖岈山人民公社。1981年9月更名為張莊生產大隊,屬嵖岈山人民公社。1983年4月更名為古泉山生產大隊,屬花莊人民公社。1983……。 |
大溝河村位于承留鎮南部山區約10公里處,是南山中心地帶,森林氧吧核心區。全村面積16平方公里,5個居民組,19個居民點,共139戶510人,耕地面積500余畝(其中流轉土地200余畝),2017年村集體收入18.3萬元。兩委成員及監委共7人,黨員33人,村民代表及5個居民組長共12人。近年來,村積極發展旅游產業,基礎設施齊全,擁有村級圖書室、健身廣場、籃球場、乒乓球場等文化設施,已實現通水、電、路……。 |
水洪池村位于濟源市思禮鎮西北部、晉豫兩省交界處,海拔1470米,為河南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素有“中原海拔第一村”之稱。全村分6個自然莊,分別是小池、大池、東莊、西莊、貍虎巴、蝙蝠洞,分3個居民組,有居民59戶,204人,耕地230畝,退耕還林地200余畝,林坡8216畝。水洪池生態優良,風光獨特,景觀別致,古風濃郁,環境清幽,堪稱世外桃源,是休閑度假、避暑養生的絕佳之地。2018年5月換屆后,……。 |
北水屯居委會位于市環城東路東側,居市中心3公里。南臨濟瀆路,北臨泉水灣景觀大道。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處于市現代農業北部區腹地;國家級園區。居委會七個居民組;394戶;人口1350人;勞動力650人,黨員39人,居住面積199500平方;耕地1000畝,人均0.8畝。居委會主要產業,以蔬菜保護地種為主,大棚280座,溫室150座,蔬菜面積600畝;以各種名優特菜為主。集自主采摘,勞動體驗,觀光品嘗為……。 |
一、村情簡介 東溝村地處大峪鎮北部山區,清洛河岸邊,全村共10個居民組,250戶,924口人,總面積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64畝,退耕還林地1300畝。 村級組織健全。共有黨員25名,村支兩委班子成員4人,支委3人,村委4人,監委3人,兩委交叉任職3人。 基礎設施完善。投資15萬元,建設了各室齊全、功能完善的村級活動場所;投資650萬元,拆除破舊房屋320間,建設新式民居42座;硬化街巷200……。 |
白澗村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西北部,共有3個自然村,10個居民組,400戶,1660口人,黨員45人,支委3人,村委4人,監委3人,全村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00畝。年人均純收入15000余元。近年來黨的各項惠農政策不斷落實,村里發展較快,鋪設灌溉管道、硬化渠道、硬化村中道路,建設了風景宜人的小游園,完善了新村的面貌。白澗村地處太行山腳下,沁、蟒兩水交匯之處,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漭河水庫……。 |
東陽村位于東陽河中段,河東岸,距離邵原鎮區約5公里處,濟黃公路穿村而過,全村林坡面積3000余畝,370畝耕地已經流轉,村東邊靠山,西鄰大河灘,南鄰院科村,北鄰神溝村,是濟源直往小溝背世界地質公園景區的必經之路。全村共十個居民組,220戶867人。村兩委班子4人,監委3人,黨員14名,村民代表18人。位處深山區,且人多地少,土薄石頭多,荒灘面積大。近年來,連年干旱,地下水資源貧乏,地理條件差,基礎……。 |
相傳,舊時此地溝淺。溝中一道天然土壩,壩底有一流水圓洞,大壩宛如橋梁橫跨東西。時人居住溝之兩岸,且四周環嶺,中間地勢低洼,故起村名橋凹。后來,橋塌路斷,村莊分為東西橋凹,各隸屬于聶莊和衛佛庵管轄。1947年,濟源解放,為了管理這塊偏僻的地域,將原屬衛佛庵轄區內的上、下桑榆河、早朝陽、酒溝、西橋凹、油房莊等自然村劃出,將原屬聶莊轄區內的余莊、東橋凹等自然村劃出,將原屬澤峪轄區內的西莊、圪梁河等自然村……。 |
原莊村位于濟源市王屋鎮西部,在交通要塞陽下路沿線,距濟邵高速路入口4公里,距鎮政府3公里,距王屋山景區2公里。該村交通條件便利,又屬濟源市打造的陽下路休閑帶,沿線有果品休閑采摘園,是休閑旅游觀光的好地方。全村土地面積900余畝,其中耕地面積520余畝。全村三個自然莊,七個居民組,160戶,642人,黨員20人。農民收入主要以蔬菜制種、辣椒栽植及外出務工為主。2010年以來,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