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尼區 13世紀蒙古軍隊進入藏北地區,占據那曲,稱之為巴爾達金格爾宗,元朝中央政府在藏北地區設有驛站,管理過往郵差事務和地方事務。 17世紀中葉,甘丹頗章地方政權時期,那曲縣先由蒙古和碩特部落首領固始汗統治,后歸西藏地方政府管轄。 清乾隆十五年(1750,藏歷第十三饒迥鐵羊年),中央政府派兵平息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后,在那曲建立坎襄宗,屬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由堪布和部落首領行使管理權。 乾隆三十九年(1774),坎襄宗更名為黑河宗。 1920年,西藏地方政權在那曲設絳曲基巧(黑河總管),黑河宗歸絳曲基巧管轄。 1956年11月,成立黑河辦事處,屬黑河基巧辦事處管轄。 撤銷黑河、朗如2個宗和恩果、新格爾2個溪,設立黑河、安多、班戈縣。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撤銷黑河宗設置黑河縣,隸屬那曲專區。 1965年11月,黑河縣更名為那曲縣。 2017年7月,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那曲縣改置為那曲市色尼區。 |
2、嘉黎縣 7世紀前,嘉黎屬工噶布王轄境。 7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征服工噶布王后將其收歸吐蕃政權治下,劃入“蘇毗茹”。 8世紀,吐蕃贊普赤松德贊與工布王立誓結盟,承諾工噶布王世代管理工布的特權。 嘉黎復歸工噶布王。 9世紀中葉,工布地區爆發了著名的奴隸平民大起義,工噶布王地區的統治崩潰。 13世紀,元朝及薩迦政權時期,嘉黎地方歸屬“止貢萬戶”。 明崇禎十五年(1642),噶丹頗章政權建立后,將嘉黎地方劃歸拉里寺管轄。 清乾隆十六年(1751),清廷將拉里(嘉黎)劃歸駐藏大臣直接管轄。 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設嘉黎宗。 1951年前,經政務院批準,嘉黎宗隸屬朵麥基巧管轄。 1951年8月,嘉黎宗隸屬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一辦事處管轄。 1952年,成立嘉黎宗人民解放委員會。 1959年4月,嘉黎宗人民解放委員會撤銷,嘉黎宗更名為嘉黎縣,隸屬塔貢專區管轄。 1960年1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撤銷嘉黎宗,設置嘉黎縣,隸屬林芝專區管轄。 1964年5月,經自治區工委批準,將墨竹工卡縣的巴嘎區及其所屬的措麥、上措麥、下措麥、江紅、多拉、仰波、香局7鄉,色日榮區及其所屬的榮多、榮麥、窩雪3鄉劃歸嘉黎縣管轄。 7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林芝專區撤銷,嘉黎縣劃歸那曲專區管轄。 同時,黑河縣的麥地卡區及其所屬設為措扎、措拉、東堤、章若4鄉劃入嘉黎縣;1964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拉薩市雪巴縣,將雪巴縣尼吾區及其所屬的忠義、崗嘎、改嘎、薩旺4鄉劃入嘉黎縣管轄,隸屬那曲專區。 1970年,嘉黎縣改屬那曲地區。 2017年7月18日,國務院下達《關于同意西藏自治區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的批復》(國函〔2017〕109號)。 嘉黎縣屬那曲市管轄。 |
3、比如縣 7世紀前,比如地方屬外象雄管轄。 8世紀中葉,悉補野部落征服蘇毗茹,比如地方劃歸蘇毗茹。 9世紀中葉,吐蕃陷入分裂割據,比如屬于霍爾部落。 南宋寶慶三年(1227),青海蒙古汗騎兵進入藏北,對藏北實行軍事統治,比如成為霍爾三十九族部落的一部分。 明崇禎十年(1642,藏歷第十一饒迥水馬年),噶丹頗章政權建立后,比如固始汗氏族統治。 清乾隆十五年(1751),清廷將比如等三十九族地區改由駐藏大臣直接管轄。 宣統三年(1911),比如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轄。 1916年,比如歸霍爾基巧管轄。 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撤銷霍爾基巧,在原屬三十九族地區設哲如、聶榮、巴青、丁青、色扎、尺牘等6宗。 比如成為一個宗,宗名沿用哲如部落名,稱哲如宗,后轉音為比如宗。 1942年,比如屬羌基巧轄地。 1951年8月,比如宗劃入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一辦事處管轄。 1959年5月,經中共西藏工委批準,將比如宗劃歸黑河專區。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撤銷比如宗設立比如縣,隸屬黑河專區。 1970年,改屬那曲地區。 2017年7月,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比如縣隸屬那曲市。 |
4、聶榮縣 7世紀前,聶榮地方屬外象雄轄區。 后被蘇毗雅松占據,成為蘇毗部落聯盟成員。 8世紀中葉,蘇毗與吐蕃統一,聶榮一帶劃入“蘇毗茹”。 9世紀中葉,吐蕃陷入分裂割據,聶榮屬于“羌日六部”的“雄索部落”。 南宋寶慶三年(1227),青海蒙古汗的驕兵進入藏北,蒙古汗霍爾金格對藏北地區開始實施軍事統治,聶榮北為“霍爾三十九部族”的一部分。 元朝,聶榮縣境內只有阿扎買馬(阿美)、阿扎多馬(又稱阿斗)和扎瑪3個部落。 明末屬蒙古王東宮武藏統治,后為蒙古的和碩特部落管轄。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康熙帝派清軍驅逐準噶爾軍隊后,把聶榮等三十九族地方劃歸西藏地方政府管轄。 1916年,西藏政府開始管轄三十九族地區,設立霍而基巧(專署級)管理各部落。 1941年(藏歷木馬年),西藏地方政府撤銷霍爾基巧,將三十九族地區劃分為巴青、比如、阿扎白索、色扎、尺牘、丁青6個宗。 阿扎白索宗駐曲那格。 后因宗址偏僻,逐移到宗中心的色貢,稱為聶榮宗。 宗本由藏政府直接委派。 1950年10月,昌都解放后,三十九族地區也隨之解散,聶榮宗即歸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管轄。 1951年7月,中共西藏工委三十九族分工委成立;11月初,即向各宗派出軍事代表,建立軍事代表處。 1956年10月,隨著形勢的發展,撤銷軍事代表處,建立聶榮宗黨委,歸昌都分工委丁青中心縣委領導。 1957年,由于昌都地方上層的叛亂分子加劇,根據中央決定,撤銷聶榮宗黨委。 1959年初,宗解委會結束工作。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發動全區性武裝叛亂,人民解放軍在西藏各界人民的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斗爭,平息了這場反革命武裝叛亂,隨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運動。 1959年5月,根據西藏工委關于《西藏地區行政區劃調整意見》,聶榮宗改為聶榮縣,劃歸那曲(黑河)專區。 1960年元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撤銷聶榮宗,設置聶榮縣,隸屬黑河專區。 1970年,改屬那曲地區。 2017年7月,國務院下達《關于同意西藏自治區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的批復》(國函〔2017〕109號),同意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 聶榮縣屬那曲市管轄。 |
5、安多縣 7世紀前,安多地方屬象雄管轄。 8世紀中葉,從區域上歸吐蕃政權。 9世紀中葉后,成為羌日六部的中心。 明朝,西藏噶廈政府在黑河(今那曲)設宗,安多八部落統屬黑河宗管轄。 崇禎十五年(1642),噶丹頗章政權建立后,該地由固始汗氏族統領。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廷派兵驅逐準噶爾軍隊后歸西藏地方政府管轄。 乾隆十五年(1750),清廷平息珠爾默特那木扎之亂后,在那曲卡設立坎囊宗,安多部落歸坎囊宗管理。 1942年,安多歸羌基巧管理。 1959年,民主改革前,安多各部落的大頭人一直由申波熱亞的后代世襲。 1959年5月,黑河分工委派出工作組進駐安多部落,開展民主改革運動,對牧區舊的生產關系、社會制度實行徹底的變革。 同年7月30日成立中共安多縣委員會,8月成立安多縣人民政府。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安多縣,隸屬黑河專區。 1970年,那曲專區改稱那曲地區,安多縣隸屬那曲地區。 2017年7月,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安多縣隸屬那曲市。 |
6、申扎縣 7世紀前,申扎地方在區域上屬象雄。 7世紀中葉,吐蕃征服象雄后歸入吐蕃。 9世紀中葉后,該地區由欽珠多吉地方首領管轄。 明崇禎十五年(1642),噶丹頗章政權建立后,申扎地方歸其管理。 當地頭人常常抗納差稅,西藏地方政府下令廢除那倉第巴政權,設“那倉宗”,由西藏地方政府直接委派宗本管理。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那倉宗被列為當時西藏十個主要宗之一。 清咸豐六年(1856),那倉宗更名為申扎宗。 由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轄。 根據《十七條協議》,西藏的現行政治制度不予變更,仍維持西藏地方政府的統治。 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動了武裝叛亂,為了維護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駐藏人民解放軍奉命平叛,黑河軍隊政管制委員會派出軍事代表和工作隊進駐申扎,負責平叛和改革工作。 1959年8月,成立中共申扎縣委和縣人民政府。 1960年1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撤銷申扎宗,設置申扎縣,隸屬那曲專區。 下設申扎、卓瓦、文部、來多、吉瓦、甲谷、馬窯、雄梅、巴札9個區,47個鄉。 1970年,改屬那曲地區。 1989年原轄的3個區撤銷,將20個鄉撤并為8個鄉。 2002年,將8個鄉調整為申扎鎮、雄梅鎮2個鎮,下過鄉、恰鄉等6個鄉。 2017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申扎縣隸屬那曲市管轄。 |
7、索縣 元朝時索縣這一帶稱為“索格”。 8世紀中葉,蘇毗與吐蕃統一,索地方劃歸“蘇毗茹”轄區。 9世紀中葉,吐蕃陷入分裂割據,索地方屬于藏北四大部落之一。 南宋寶慶三年(1227),蒙古汗霍爾金格對藏北實施軍事統治。 在索境內形成“索巴”“軍巴”“榮布”等三個部落,并與三十九族地區的一些部落結盟,形成了42個部落,俗稱“四十二族”。 明朝先后歸附蒙古土默特部俺達汗、喀爾喀部卻圖汗。 明崇禎十年(1637),索縣三大部落又歸附于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十五年,噶丹頗章政權建立后,歸屬固始汗氏族統治。 五世達賴時期,固始汗將索縣三大部落贈給五世達賴作為溪卡。 清雍正十年(1732),清廷將索地方的三大部落劃歸西藏地方政府管理。 清乾隆十七年(1751),清廷將索地方的三大部落劃歸駐藏大臣管轄。 索縣三大部落歸由駐藏大臣直接管轄。 1916年,在索巴部落建立索宗,歸“霍爾基巧”管轄。 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撤銷“霍爾基巧”索宗歸“羌基巧”管轄。 1951年8月,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一辦事處成立,索宗隸屬其管轄。 1956年10月,成立了索宗黨委,隸屬昌都分工委丁青中心縣委領導。 1957年2月,索宗由黑河基巧辦事處代管。 1959年7月,索宗由昌都專區劃歸黑河專區,并撤銷索宗,設索縣。 1960年1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撤銷索宗,設立索縣,隸屬黑河專區。 1970年,隸屬那曲地區。 2017年7月1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索縣屬那曲市管轄。 |
8、班戈縣 在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前,班戈縣東部屬蘇毗部落,西部屬相雄部落。 13世紀,元廷從區域上將其劃入“納里速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清朝時,雍正六年(1728),清政府在拉薩設駐藏大臣辦事衙門。 乾隆十六年(1751),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條”,對西藏地方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方式。 今班戈一帶屬西藏北方四部落中的朗如宗,歸駐藏大臣管轄。 1942年,西藏政府為加強地方的控制,設立黑河羌機總管,并在朗如宗的江龍正式設立宗本府,始稱“江龍宗”。 1956年11月23日,經中央批準,西藏工委建立了江龍宗辦事處,隸屬黑河分工委領導,機關設在那曲卡。 1959年7月,黑河分工委在青龍宗設立青龍縣。 同年8月,成立青龍縣人民政府。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撤銷朗如宗設立班戈縣。 同年青龍縣與卡多拉尼和曲柯部合并,成立達木薩迦縣,1960年9月10日,江龍縣改為班戈縣,機關駐地由班戈湖遷到普保,正式成立班戈縣人民政府。 1964年5月,經西藏工委批準,班戈縣與達木薩迦縣合并,仍稱班戈縣。 1975年,因地質原因,縣城遷至現址。 1978年8月,經西藏自治區批準,將色哇區及牧場大部劃歸雙湖辦事處,全縣轄9個區、37個鄉。 1989年,撤區并鄉時,形成所轄1個區、18個鄉、133個建制村。 1999年,撤消德慶區,全縣轄18個鄉、133個建制村。 2002年,行政區劃調整,鄉級建制由原來的18個鄉縮減為4鎮6鄉,村級建制由原來的133個建制村縮減為90個建制村、5個居委會。 2017年7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 班戈縣屬那曲市管轄。 |
9、巴青縣 9世紀中葉,吐蕃陷入分裂割據,巴青地方由當地頭人尊多尼瑪竹扎管理。 阿里地區的瓊布族遷至巴青區,瓊布族崛起,形成藏北“四大部落”之一。 13世紀,巴青屬元朝皇帝冊封的霍爾王轄地,成為霍爾三十九族部落之一。 霍爾王住巴青,使該地成為霍爾三十九族的統治中心。 約在元至元十七年(1280),元廷從區域上將巴青劃入“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明崇禎十五年(1642),噶丹頗章政權建立后,巴青歸固始汗氏族統治。 清乾隆十五年(1751),清廷平息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亂后,將巴青在內的三十九族地區劃為駐藏大臣衙門直接管轄。 清宣統三年(1911),巴青等三十九族地區由西藏地方政府接管。 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設置三十九族地區總管,總管府設在丁青。 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撤銷“霍爾基巧”,巴青歸“羌基巧”管轄。 1951年8月,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一辦事處成立,巴青宗隸屬其管轄。 1960年1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撤銷巴青宗,設立巴青縣。 2017年7月,國務院下達《關于同意西藏自治區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的批復》(國函〔2017〕109號),巴青縣屬那曲市管轄。 |
10、尼瑪縣 明崇禎十五年(1642),噶丹頗章政權在申扎設立“那倉宗”尼瑪地方,屬“那倉宗”管轄。 清咸豐年間(1856),西藏地方政府將那倉宗更名為申扎宗,尼瑪地方屬申扎宗轄區。 1959年,設申扎縣,1976年前,現尼瑪縣所屬地為申扎縣管轄。 1976年12月,經自治區黨委批準,設立申扎縣西五區辦事處,為申扎縣辦事機構。 西藏自治區黨委根據1978年《憲法》第34條關于“地區設立行政公署”的規定,撤銷“那曲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那曲地區行政公署”。 同年1月,申扎縣西五區辦事處改稱“文布辦事處”,為獨立的那曲行政公署派出機構,轄申扎縣西五區時期的5個區,22個鄉。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將文部、雙湖兩個辦事處合并成立尼瑪縣,隸屬那曲地區。 后因尼瑪縣并末成立,其轄區仍為文部、雙湖兩個辦事處,直至1993年8月尼瑪縣才正式對外宣布成立。 2017年7月,國務院下達《關于同意西藏自治區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的批復》(國函〔2017〕109號)同意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尼瑪縣屬那曲市管轄。 |
11、雙湖縣 雙湖曾名朵隴娃。 清代屬“北方四部落”中的朗如宗領地,歸駐藏大臣。 1942年藏政府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屬羌機總管,并設江龍宗。 1959年7月成立青龍縣和班戈縣。 1960年青龍縣改為達木薩迦縣。 1964年達木薩迦縣并入班戈縣。 1976年1月,正式成立那曲地區雙湖辦事處(縣級)。 1977年,將申扎縣尼瑪區和所屬5個公社劃歸雙湖辦事處。 1978年8月,將班戈縣色哇區買瑪、巴嶺、多瑪3個公社及所屬部分牧場劃歸雙湖辦事處。 1993年8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雙湖辦事處,設立雙湖特別區。 2012年1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雙湖縣。 2017年7月,國務院同意撤銷那曲地區設立地級那曲市,雙湖縣屬那曲市管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