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內漢山得名。漢山作為西周王室的祭祀場所就已經非常出名,有《詩經·大雅·旱麓》為證,名句“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即出于此篇。原來,漢山最早的名諱是“旱山”。后來隨著“沔水”改稱“漢水”,“旱山”也就理所當然地改稱“漢山”。 |
因該村位于四周小營村的平壩之中,故名中所營。街道以村命名。 |
因鎮內古寺圣水寺而得名。 |
原名下水渡,因此地原有一渡口名為下水渡而得名。明嘉靖《漢中府志》有記載。 |
協稅原名“蕭亭壩”,地處褒城和南鄭二縣交界之處,早期的手工業和工商業非常發達,褒城和南鄭二縣在該鎮南路寺(今南路村)老染房設置機構“協商收稅”,“協稅”一名由此而來。 |
因境內有梁山而得名。 |
陽春鎮由原安坎鄉和農豐鄉合并組建而成。因原境內建有一陽春堰,故名。 |
因境內高臺寺而得名。 |
原名沙河集,清末取新興集鎮之義,改名為新集。 |
鎮政府駐地自然村位于濂水河畔名濂水村,因而得鎮名。 |
據傳北宋年間,此地有一姓黃的人,在京城做官,于是這里便名為黃官。 |
根據縣志記載,在清初年間,此處有一棵四季常青的大樹,后有人在此居住,故名青樹子,青樹便是得名于此,如今,四季常青的大樹早已不在,而青樹的名字沿用至今,現在青樹鎮人民政府駐地就在青樹子。 |
因鎮政府駐地原名“紅廟塘”而得名。相傳清朝初年,此地有一回水灣,經河水沖刷成塘,人們在塘邊修建了一所紅墻紅瓦的廟宇,取名紅廟塘。 |
因鎮政府駐牟家壩村而得名。唐代牟氏家族定居此地,沿冷水河畔有大塊平壩,故名牟家壩。 |
因鎮內有一座古廟法慈院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