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大安區主城區中心而得名。 |
因境內龍井而得名。 |
馬沖口得名于民間傳說,一說民建灣有座阮家大墳,墳前有一石馬經點化而賦有生命,在附近山上吃草,草吃完后,就吃莊稼,遭到農民追擊,馬奔時踏出此沖,取名馬沖口。二說此處遭洪水沖擊,自顏家灣到漏明井形成一沖,洪水流入威遠河,騾馬幫將威遠煤炭運至自貢,經此沖而過,故得名馬沖口。 |
因街道辦事處駐地涼高山而得名。 |
解放初期取愛好和平、社會安定和諧之意,命名。 |
因襯詵锘稅傭妹�。 |
大山鋪,始于明末清初。原為接送來往官員小憩和公文傳遞的驛站。境內有座山,山不高但遍布青杠樹,俗稱青杠山,歸屬戴姓。因系南來北往必經之地,遂店鋪增多,人煙漸稠,故稱戴山鋪。后陳姓興起,與戴爭地,經官府協調,屬大家共有,故改名大山鋪。 |
鎮人民政府取團結之意而得名。 |
清咸豐三年﹙1853﹚自井廠紳李振亨同顏昌英、王克家,在牛口山脈上筑寨,占地1.2平方公里,于咸豐九年﹙1859年﹚竣工。以“多福、多壽、多男子”之意命名“三多寨”。 |
相傳,清代有何姓進士,葬祖墳于今何市山上,為便利祭祀,建筑房舍,以作食宿起居。隨后,該地又成為自流井井鹽陸運牛佛渡的要道。至清乾隆年間逐步形成場鎮,即以何姓取名何家場,何市鎮以此地命名。 |
相傳,新店鋪建于元代,作為傳遞公文驛站,后逐漸新修建房舍店鋪,清同治年間,已形成場鎮,取名新店鋪以此命名鎮名。 |
新勝鄉和民樂鄉合并時,取兩個鄉級政區專名的首字,故名。 |
宋朝前名高市鎮,為同下州富順監十三鎮之一。明初,因集鎮沱江西岸有座牛王山,山下渡口遂名牛佛渡,牛佛鎮因此而名。清代,屬富順縣在城鄉上東路牛佛渡保,亦名牛佛渡場。清咸豐十年(1860)秋,李藍起義軍20萬人會師牛佛渡,建都稱王天后宮,改年號為順天元年,民間便流傳有牛佛都之稱。民國23年(1934),復稱牛佛鎮,沿用至今。 |
廟壩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廟壩而得名。 |
回龍鎮因錢家溪繞場鎮迂回婉轉如游龍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