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鼎屏鎮 明成化二年(1466年),筑城為縣治。 明末,縣城兩次毀于戰火,兩次重建。 清乾隆、嘉慶、咸豐年間,三次修葺、拓寬縣城。 民國四年(1915年),名城廂。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名治城。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為鼎屏鎮。 1952年7月,改為城關區。 1956年4月,改城關鎮。 1981年12月,更名鼎屏鎮。 |
2、城北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菁崗場,后廢。 民國四年(1915年),設北附城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8月,更名拱極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更名菁拱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與鼎屏鎮合并為菁屏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析置菁拱鄉。 1953年4月,更名城北鄉;析置平橋鄉;同年9月,析置新和鄉。 1956年1月,平橋、新和2鄉劃歸城北建制。 1994年1月,鄉改鎮,延勝、城北2鄉合并為城北鎮。 2019年12月,撤銷長安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城北鎮管轄。 |
3、城南鎮 民國四年(1915年),設西附城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8月,更名挹爽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與解慍鄉合并為挹爽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分為挹爽、解慍2鄉。 1953年9月,析挹爽鄉置城南、城西2鄉。 1956年1月,城西鄉并入城南鄉。 1994年,解慍、城南2鄉合并為城南鎮。 2019年12月,撤銷西天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城南鎮管轄。 |
4、柑子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柑子鋪場。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為柑子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與龍安鄉合并為龍柑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析龍柑鄉置柑子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4年,鄉改鎮。 2019年12月,撤銷龍安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柑子鎮管轄。 |
5、觀音橋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觀音橋場。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觀音橋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與復興鄉合并為觀復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析置觀音鄉。 1949年,屬柑子區。 1953年,析置新農鄉;同年9月,析置太平鄉。 1956年1月,新龍、太平2鄉并入觀音鄉。 1967年,改為五星公社。 1973年1月,更名觀音公社。 1981年12月,改為觀音橋鄉。 1994年,鄉改鎮。 2019年12月,撤銷冷家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觀音橋鎮管轄。 |
6、牟家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牟家坪場,后改鄉。 1949年12月,設牟家鄉公所。 1951年7月,改牟家鄉。 1958年9月,改牟家鄉公社。 1967年1月,更名光輝鄉公社。 1973年1月,更名牟家鄉。 1980年7月,改牟家公社。 1984年1月,改牟家鄉。 1994年1月,鄉改鎮。 2019年12月,撤銷甘壩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牟家鎮管轄。 |
7、合流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合流水場和干冬壩場。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合流水場改為合流鄉,干冬壩場改為豐樂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鄉合并為合豐鄉。 1953年2月,析合豐鄉置峰樂鄉;同年9月,析合豐鄉置紅巖鄉。 1956年1月,峰樂鄉并入合豐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68年12月,更名合流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4年1月,鄉改鎮。 2019年12月,撤銷四海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合流鎮管轄。 |
8、壇同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壇子壩場。 道光末年,設同樂場,后場改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鄉合并為壇同鄉。 1953年,分為壇子、同樂2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78年,公社改鄉。 1994年,與黑灘鄉合并為壇同鎮。 2019年12月,撤銷九峰鄉和華鎣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壇同鎮管轄。 |
9、高灘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高灘場。 光緒初年,設七孔溪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高灘、興隆2鄉合并為高興鄉。 1953年,更名高灘鄉。 1958年,改高灘鄉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4年,與七孔鄉合并為高灘鎮。 2019年12月,撤銷子中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高灘鎮管轄。 |
10、九龍鎮 清雍正八年(1730年),設九龍場。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場改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改九龍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6月,鎮改鄉。 1953年4月,析置里仁、七星2鄉;同年9月,析置馬鹽、打鼓2鄉;同年11月,七星鄉更名石鼓鄉。 1956年1月,里仁、石鼓、馬鹽、打鼓4鄉并入九龍鄉。 1961年8月,析置石鼓、新合2鄉。 1967年7月,改為東升公社。 1973年1月,更名九龍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85年8月,鄉改鎮。 1994年1月,石鼓、新合2鄉并入九龍鎮。 2019年12月,撤銷風埡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龍鎮管轄。 |
11、御臨鎮 明朝,屬隆安鄉善慶里。 清朝,屬善慶鄉。 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幺灘場。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御臨鄉。 1953年,設幺灘鎮。 1954年,改幺灘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4年,與雷公鄉合并為幺灘鎮。 2008年,改名御臨鎮。 |
12、袁市鎮 明朝,為懷遠鄉袁市里。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袁市場。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場改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鄉改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與雙龍鄉合并為袁雙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析置袁市鄉。 1953年9月,析置新房、柏林2鄉。 1956年1月,并入袁市鄉。 1967年7月,更名向陽鄉。 1973年1月,更名袁市鄉。 1994年1月,鄉改鎮。 2019年12月,撤銷關河鄉和龍橋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袁市鎮管轄。 |
13、豐禾鎮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屬鄰水縣懷遠鄉豐禾里。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豐禾場。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豐禾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與福星鄉合并為豐福鄉。 1950年,設豐禾區公所。 1958年,設豐禾公社。 1985年8月,公社改鎮。 1994年,撤區,建鹿鄉并入。 2019年12月,撤銷涼山鄉和長灘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豐禾鎮管轄。 |
14、八耳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八耳灘場。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為八耳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與復盛鄉合并為復耳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析置八耳鄉。 1953年9月,析八耳鄉置罐子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67年1月,改名五一公社。 1973年5月,改為八耳公社。 1984年1月,改八耳鄉。 1994年1月,與風洞鄉合并為八耳鎮。 |
15、石永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石稻場。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為石永鄉,轄石稻、永興2鄉。 1958年,改石永鄉公社。 1984年,改石永鄉。 1994年1月,鄉改鎮。 2019年12月,撤銷同石鄉和古路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永鎮管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