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10]
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10]
根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省應急管理廳關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時期“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豫農文〔2022〕134號)要求,按照縣級自愿申報、市級復核、省級審核驗收的程序,擬定永城市等7個縣(區)為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縣,開封市通許縣練城鄉等216個鄉(鎮)為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開封市尉氏縣手拉手農機專業合作社等82個合作社為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合作社,侯紅喜等73名同志為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崗位標兵,現予公示。 |
孫廟鄉位于息縣西部。羅淮公路穿境而過,是進入息縣的第一個鄉,素有“息縣西大門”之稱。鄉政府駐地孫廟村,距縣城7公里。南以淮河為界,與羅山縣東鋪鄉隔河相望;西與正陽縣大林鄉接壤;北鄰路口鄉的岳廟村、趙樓村;東接城郊鄉的何莊村、洪莊村、徐莊村。東西寬8公里,南北長12公里,呈不規則多邊形,總面積97.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1萬畝,其中水田4.2萬畝。土地肥沃,旱澇保收。全鄉轄13個行政村,196……。 |
淮河街道辦事處位于息縣縣城西北部,駐城區香米貢大道西段168號。東至老息包路與龍湖街道辦事處五一社區為界;南以息州大道和羅淮路為界與譙樓街道辦事處接壤;西臨譙樓街辦事處何營社區;北以澺河為界與路口鄉王大塘村、楊店鄉雙何村、龍廟村為鄰。辦事處轄大何莊、三里井、洪莊、周花園、十里、頓莊、曹園、息州、息正、息淮、息都11個居委會,107個居民組,學校4所,社區衛生室6所。辦事處東西寬4.5千米,南北長6……。 |
潢川縣轄鎮。1955年設仁和中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4年改鎮。位于大別山北麓,與湖北接壤,距縣城20公里。面積94.4平方公里,人口3.1萬。106國道、信葉公路穿境。轄四里、仁和、連崗、板崗、馮大塘、凌集、楊樓、大楊崗、黃崗、蔡寺、楊瓦房、談圍、亞港、黃營1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盛產紅麻、蓮籽、花生、芝麻等;養殖甲魚、鴨、魚類等;林業以松、板栗、茶葉為主。鄉鎮企……。 |
潢川縣轄鄉。1958年設來龍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4萬。潢踅公路橫穿鄉境,西、北兩面臨淮河。轄來龍、雙湖、府廟、王寨、夾塘埂、楊雙樓、龍港、胡棚、劉小集、谷洼、時大營、明星、淮鳳1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磚瓦廠、糧油加工廠等。農業主產水稻、小麥。.……。 |
潢川縣轄鄉。1975年設張集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城東面,距縣城40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3.1萬。桃雙公路穿境。轄張集、新橋、樊崗、樹術、曹坊、龔瓦房、霸王臺、高寨、平樓、吳樓、吳集、馮崗、楊集、曾寨、李寨15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磨具磨料廠等。農業主產水稻、兼產油菜、小麥。古跡有霸王臺仰韶文化遺址。.……。 |
潢川縣轄鄉?h商品糧生產基地。1962年設江家集公社,1982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3.3萬人。雙(柳)桃(林)、潢(川)商(城)公路過境。轄劉崗、新崗、江家集、新街、黃樓、葉橋、祝崗、胡寨、何集、杜甫店、姚樓、秦崗、杜營、石頭山1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 |
桃林鋪鎮,現轄16個行政村,3.27萬人。總面積116平方公里。地處潢川、淮濱、固始三縣交界處。是潢川縣向東開放的門戶。312國道橫貫鄉境腹地,鎮政府西距潢川縣城及京九鐵路潢川站僅20公里,光纜程控電話裝機容量已達2000門,交通、通訊十分便捷。 桃林鋪鎮,聚桃樹而成林,林茂果豐而設鋪,先鋪而后鎮,這是一個滾動的軌跡。古之桃子,個小且身有毛,又曰“毛桃”。而今,該鎮有桃林果園650畝,且均為水蜜……。 |
老冢鎮位于豫東平原,屬河南省太康縣,現有耕地八萬畝,人口63000人,106國道和許鄲鐵路穿鎮而過,地理位置優越! ±馅f倸v史悠久,相傳隋朝末年一起義軍將領戰敗犧牲,下葬于此,其冢如丘,故而得名。老冢地處南北通衢,自古商業發達,成為一方商品集散地。老冢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綠豆、芝麻等,品質好、產量高。近年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全鎮調整了農業結構,擴大了經……。 |
毛莊鎮毗鄰縣城,地處渦河之濱,總面積60萬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5.7萬畝,總人口5萬余人。106、311國道和許鄲鐵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毛莊鎮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境內有陶母崗遺址,位于縣城東南4公里處,屬龍山文化、商文化遺址,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毛莊鎮自然資源豐富,物阜民豐,土壤深厚肥沃,勞力資源充足,盛產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瓜果、蔬菜等,是我區……。 |
楊廟鄉位于太康縣境東北部,轄區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11.5公里,總面積7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9萬畝,1.2萬戶,4.9萬人,人均純收入1990元。民太公路縱貫貫境內,西臨106國道。鄉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歷史悠久。鄉人民政府駐地楊廟集,明朝稱“楊家廟”,是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糧》的發源地。境內有孔子弟子陳子勤的墓葬,八歲孔半橋遺址。子勤墓屬省級保護文物……。 |
符草樓鎮位于太康縣城東南,東靠張集鄉、南連淮陽臨蔡鄉、西與老冢鎮接壤,北與毛莊鎮、馬廠鎮毗鄰,轄區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6公里,總面積約72平方公里,311國道從境內穿過,交通方便,全鎮共轄34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50284人,其中回族40多人,符草樓鎮歷史悠久,在該鎮槐寺有古墓一座,有斷碑碣記載:“夏后槐葬此”,-物部門發掘鑒定該處為仰韶、龍山及商、漢四個時期的文化遺志,F任鎮-朱在紅……。 |
太康縣龍曲鎮地處周、汴、商三市交界處,南距縣城22公里,106國道穿鎮而過,現轄27個行政村,擁有耕地5.6萬畝,人口3.8萬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97年撤鄉建鎮。近幾年來,龍曲鎮認真實施“興工強農、擴城活商、科教興鎮、畜牧立鎮”戰略,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繁榮進步。工農業總產值2.6億元,財政收入達240萬元,人均純收入實現2100元,被周口市委、市政府評為“……。 |
太康縣芝麻洼鄉位于太康縣西北二十五公里,處在太康至通許、開封的公路沿線上,面積80.5㎞2,人口5.2萬。肥沃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歷史上以太康“四大名旦”聞名于世,素有太康“西北糧倉”之美稱。 芝麻洼鄉可耕地面積8.2萬畝,土地平曠,土質優良,經化驗富含氮、磷、鉀、鋅、鐵、硼、鉬、鈣等多種元素,適應于種植優質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是有名的農業大鄉。水利資源極為豐富,渦河、尉扶河由……。 |
常營鎮位于太康縣西部,與扶溝縣接壤?偯娣e100.3平方公里,耕地10.3萬畝,6.3萬人,轄36個行政村,83個自然村。G311國道貫穿境內8公里,鄉級公路48公里,村村通柏油路,交通便利;國家化工局太康培訓中心、河南油田農場、54635部隊農場和太康縣農場均駐境內。 常營鎮是周口市歷史名鎮之一,因明初名將常遇春大將曾駐扎此地而得名。歷史古跡有夏朝開國王啟的五位王子筑臺作“五子之歌”諷勸夏王太康……。 |
太康縣清集鄉位于太康縣西,距縣城15公里,東與獨塘交界,西與常營鎮相接,南與遜母口鎮、板橋鄉接壤,北與高賢、芝麻洼兩鄉毗鄰。新、老渦河、蘭河、尉扶河、慶豐渠、雙慶渠流經境內,311國道穿境而過。全鄉轄35個行政村,94個自然村,239個村民組,52373人,總面積79.3平方公里,8.0664萬畝耕地,屬典型的農業鄉鎮,鄉政府所在地清集。 清集立足鄉情,堅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