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開展2022年“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的通知》(農規發〔2022〕23號)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治區鄉村振興局關于組織申報2022年“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的通知》要求,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組織開展了廣西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示范村創建申報工作。經自主申報、地方推薦、專家評審,擬將橫州市校椅鎮青桐村等350個行政村納入2022年廣西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 |
取轄區馬戶村、界守村(現石街村)2個自然村各一字得名。“馬”指馬戶村,“界”指界守村(現石街村)。1951年甘地、洪塘2村合設平南鄉。1952年8月馬界鄉從原永淳縣劃入賓陽縣。1953年平南鄉并入馬界鄉。1958年分為大陸、官塘、甘地、洪塘4農業社。1959年改設大陸、洪塘、黃道、官塘、來田、三岸里6大隊。1962年大陸、洪塘、黃道、官塘、來田、三岸里6大隊合并成立馬界公社。1968年改大隊。19……。 |
民國時期設定江村,取定盆、長江各一字得名。1952年8月屬大滕鄉管轄;1959年5月與大滕分開后稱定江大隊;1962年9月又并入大滕鄉;1969年1月又與大滕分開稱定江大隊;1984年改稱定江村,其行政組織隨之由革委會、管委會改稱村公所;1995年初“撤村改委”,改稱定江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定江村……。 |
施厚村位于南陽鎮西部,東臨南陽村,西與二田村相連,北接伶俐鎮。全村人口4243人,1056戶,勞動力2010個,27個村民小組。村干部9人,村支部書記1名,村委會主任1名,副主任2名,結報會計1名,共有黨員75名,榮獲“文明村鎮”榮譽稱號。全村共有社會面積1734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326畝,水田3410畝。產業發展方面,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等;養殖業有生豬養殖等。基本設施方面……。 |
北岸屯,因村位于一小河北岸,故名。1949年前屬柳城縣長塘鄉轄地。1950年設北岸鄉,屬柳城縣沙塘區。1958年改北岸大隊,并析出西流大隊,屬柳州市飛躍公社。1967年改稱紅松大隊,屬紅衛公社。1975年復名北岸大隊,屬長塘公社。1984年改北岸村,并成立北岸村民委員會,屬郊區長塘鄉。1987年改設北岸村公所。1995年復設北岸村民委員會。1999年12月屬長塘鎮。2002年隨長塘鎮劃歸柳北區轄。……。 |
取“古洞”“上洲”2個自然村各一字得名。“古”指古洞屯,“洲”指上洲屯。1951年為古洲鄉,屬柳江縣第四區。1955年屬洛滿區。1957年為古洲高級社。1958年改稱為古洲大隊,屬紅星公社。1959年屬洛滿公社。1962年稱為古洲公社,屬洛滿區。1968年12月復名古洲大隊,屬洛滿公社。1984年9月改古洲村,并設立古洲村民委員會,屬洛滿鄉。1987年改設古洲村公所。1995年復設古洲村民委員會。……。 |
柳東村是廣西柳州市城中區靜蘭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202007202。 |
王眉原名王密,壯語Vangzmid音譯轉寫,傳清康熙二十年(1681)由福建黃氏遷建,當時強盜多,但強盜打不過該村人,以“王”看待,又因此地長有很多刺竹,密密麻麻,故名王密;后同音更名為王眉。1950年為王眉鄉,屬柳江縣第一區。1955年屬里雍區。1958年改王眉大隊,屬東風公社。1959年屬白沙公社。1962年改王眉公社,屬里雍區。1968年復改王眉大隊,屬里雍公社。1984年改王眉村,設立王眉……。 |
坭橋,指坭橋電灌站。為紀念轄區內坭橋電灌站建成,故名。1952年前屬雒容縣。1952年稱三惠鄉,屬鹿寨縣第六區。1958年設五一大隊,屬雒容公社。1962年并入雒容區雒容公社。1966年分設坭橋大隊,屬雒容公社。1983年并入雒容區雒容鄉。1987年撤雒容鄉,分設坭橋村,隨之設立坭橋村公所,屬雒容鎮。1996年5月改設坭橋村民委員會。2010年隨雒容鎮劃歸魚峰區轄。坭橋村……。 |
板六原名板綠,壯語Mbanjluz,“板mbanj”指村,“綠luz”指香爐,因村后山嶺有巖石像香爐,故名。1949年后諧音簡寫成板六。1950年建鄉時,將板六、中團村村兩個行政村共12個自然村組成“板六”鄉,當時“板六”鄉的辦事處設在板六村。1958年改為板六大隊,大隊駐地從板六村遷往現在的板六小學。1962年改為板六公社,1968年以后改為板六大隊,駐地從板六小學遷到九丹屯西面,國道322線旁……。 |
成團鎮在清朝時稱二都覃團,相傳是大營圩覃家最先搬來居住,故名覃團,以后逐漸成圩,民國后改為成團。1950年建鄉,稱成團鄉。1958年改為成團大隊。1962年設成團公社。1968年復稱成團大隊。1984年9月改為成團村,設成團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設成團村公所。1995年復設成團村民委員會。2021年2月更名為成團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成團村……。 |
社沖,壯語“拉沖Lajcoengz”的漢譯,“拉laj”意為下面,這里指末端,“沖coengz”即山間平地。此地北面有塊被山洪沖成的平地,村子處于平地末端,故名。1951年為社沖鄉,屬鳳山區。1958年改社沖大隊,并分出無憂大隊,屬勝利公社。1961年屬社沖公社。1962年改社沖公社,屬鳳山區。1968年復改社沖大隊,屬鳳山公社。1984年改社沖村,設立社沖村民委員會,屬社沖鄉。1987年改為社沖……。 |
米村,壯語Mbanjmex,“mbanj”即村,“mex”即白米。傳此地曾有一口泉流出白米,故名。1951年為米村鄉,屬沖脈區。1958年撤區并鄉后屬沖脈鄉;同年改米村大隊,屬金星公社。1961年屬沖脈公社。1962年改米村公社,屬六塘區。1968年復改米村大隊,屬六塘公社。1980年析出指揮大隊。1984年改米村,設米村村民委員會,屬沖脈鄉。1987年改設米村村公所。1995年復設米村村民委員會……。 |
因1952年時該村為新成立的鄉,且位于縣城外,“廓”有外城之意,取“廓”的諧音“國”,故名。1949年前屬融縣東廓鄉,1952年從東廓鄉分出來設立新國鄉。1958年改為新國大隊。1984年改新國村,設新國村民委員會,屬融水鎮。1987年改設新國村公所。1996年復設新國村民委員會。2020年根據民政部基層政權的文件要求,村民委員會現在改為新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國村……。 |
因駐地得名。駐江門屯,故名。轄域在1933年前屬融縣北區泗維團;后屬融縣長安區安陲鄉江門村。1952年劃歸大苗山自治區安陲區江門鄉。1958年屬于安陲公社江門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稱安陲鄉江門村公所,1996年撤所改委,更名為江門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江門村……。 |
元寶屯因建在元寶山半山腰上,故名。1952年前為洋濫村,屬融縣和睦區榮安鄉。1952年改設元寶鄉,屬大苗山苗族自治區安太區。1955年屬大苗山苗族自治縣。1958年改元寶大隊,屬萬寶山公社。1959年屬林洞公社。1961年屬元寶公社。1962年改元寶公社,屬安太區。1966年屬融水苗族自治縣。1968年復改元寶大隊,屬安太公社。1984年改元寶村,設元寶村民委員會,屬安太鄉。1987年改設元寶村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