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鎮古稱和睦村,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在和睦村興建永和圩,意為永久和睦而得名。 |
吉田鎮歷史悠久,連山置縣之始,便在鎮內的鐘山腳下作縣治,遺址今稱古縣坪。鎮政府駐地古稱上吉村,名取自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從浙江到連山定居的虞姓始祖尚騭的名字諧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與沙田、上吉村組成吉田鄉,從而成為地名和行政區域名稱。 |
太保鎮的名字來由,傳說為唐末輔弼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李存孝,于春夏之際走訪民情到此地,因水土不服,體沾惡疾,欲想尋藥治病,巧遇雷雨交加,而望天長嘆“天誅我也,此是命定,亦無怨恨”后,頓時風收云散,絕處逢生,后人為紀念李存孝興建太保廟,并作為地名沿用。 |
鎮人民政府駐禾洞圩,原名禾村,后改禾洞。含山村有垌田可種禾之意。原有上下之分,上洞稱春洞,下洞稱禾洞。 |
民國初年,鄉紳認為“宿”字欠雅,寄望成為“福地天堂”而改福堂。 |
小三江因鎮內有省洞水、甘寶水、文佳水匯合而稱三江坷,民國初年出現“三江圩”之名。1953年,并入連南后為避免與連南三江相混淆,改稱小三江。 |
上帥作為地名是由清順治九年(1652年)設軍事機構上帥汛逐步演變而來的。 |